□ 见习记者 王葳然
19岁一毕业,苏莉就踏上了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先后在6个居民区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2020年,苏莉调任至长滩第一居民区,作为一个全新的社区,她相信长滩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被描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小身板蕴含大能量
一个迎难而上的“小苏”
苏莉曾任职的宝林八村是一个老旧小区,面临各项环境整治、改造工作。凭着一股子耐心和韧劲,她总是冲在走家串巷的第一线,将走访时收集到的需求和困难一一写在本子上。居民林阿姨说:“她很热情,小区里经常看见她。她还到我们家里家访,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很多时候都是风风火火的。”
从调解养老院“原拆原建”,到处理绿化与停车位矛盾,苏莉说:“老旧小区改不改、怎么改,得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改的好不好,也必须由居民来评价。”苏莉曾遇到的难题之一就是绿化与停车位的矛盾。在四方联席会议中,居民们讲着讲着情绪就激动了起来。面对反对意见,她积极协调各方,一次又一次与反对工程建设的居民代表沟通,“要换位思考,才能了解居民抵触的原因。”经过反复沟通、协调,苏莉的努力最终赢得了居民们的理解,反对的居民从一开始一寸绿地都不能损坏,到后面多次帮助改动设计、推动建设工程,居民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用躲避疾驰的车辆,也不用为没有停车位犯愁。直到今天,老小区的居民们走在路上遇到苏莉,还会亲切地唤一声“小苏”。
精准匹配需求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长滩是我们友谊地区的高档商品房小区,中青年人口多、高学历人才多、达人能人多,他们对高品质生活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居民们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和热情也比较高的。”讲起长滩居民区的情况,苏莉如数家珍。
针对小区居民的特点,她坚持以“多方共议”为路径,力求得到客观准确的需求清单。还建立了一支“线上观察员”队伍,将社区干部、物业公司、业委会纳入微信群管理,吸纳骨干居民报名担任“线上观察员”,及时传递沟通信息,以便快速回应处置。
据悉,通过打造公共服务空间、建立萌宠自治小组等,许多年轻的居民们提供了不少“金点子”,并最终讨论形成了《养宠公约》。为了进一步拓宽思路、引导其依法依规参与社区自治,长滩第一居委会依托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街道治理会客厅两级赋能,提供各种讲座、培训,学习借鉴社区自治的方法和路径。“在赋能学习的同时,我们征询他们的意见,形成每季度课表,这里是区、街道和我们居民区共同提供的四季度课程安排,居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参加学习。”苏莉一边展示一边说。
此外,长滩社区还充分实践“社区小先生”创新机制,以孩子带动家长,充分发挥居民楼组群等线上“小网格”作用,开设四点半课堂、暑托班等项目,缓解青年家庭孩子接送难题,为社区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