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档案钩沉

教师性侵聋哑学生30余名获轻判

“熔炉法”是如何诞生的

本文字数:2871

资料照片

□  尚法斋

韩国“熔炉法”规定:性侵女身障者、不满13岁幼童,最重可处无期徒刑;废除公诉期。加害者如任职于社会福利机构或特殊教育单位可加重处罚,新法于2012年7月实施。

很少有人知道,上述法案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的阴霾与血污。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熔炉法”背后的故事。

揭开隐秘的罪恶

2008年,韩国女作家孔枝泳在网上看到一封自杀医生的万字遗书,遗书里痛诉的事实,让她大为震惊。于是她即刻前往事发地光州,与10余名受害学生相处数日,深入了解后改编成网络小说,小说发布后点击率很快超过1600万人次,随后《熔炉》出版成书。

2009年,在军队服役的韩国知名演员孔刘晋升为兵长,收到领导赠送的《熔炉》单行本。阅读过后深受震撼。退伍后,因对小说的不解心结,孔刘向经纪公司力荐拍摄此剧,而孔刘本人担当了男主角——美术教师姜仁浩一角。

2011年9月,通过作家孔枝泳与男主角孔刘的努力争取,电影《熔炉》正式上映,全国轰动。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地方——

韩国,光州,离首都首尔大约4小时车程。

光州仁华学校原是光州的一所聋哑人福利中心。学校始建于1961年4月17日,后来成为初中,1993年又开设了高中部,变成一所私立聋哑人学校。

该校受《私立学校法》和《社会福祉事业法》双重保护,自主经营,不受外界监督。既能享受政府补助,又能向企业募集捐款。

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孤儿,没有亲属,或被亲属遗弃,不是聋了就是哑了,听不见也说不出。

没人能想到,学校的校长和老师竟将魔爪伸向了无辜的孩子们。随意的殴打,恶劣的性侵,发生在隐秘的角落……

2000年至2005年,韩国光州仁和聋哑特殊教育学校发生了教职人员对残障学生实施虐待和性暴力的事件。受害学生有男有女,年纪在7-22岁之间。

如果不是一个人的到来,罪恶不知还将持续多久。

2005年6月,教师权恩摄(即电影《熔炉》男主仁浩的原型),向光州地区身心障碍家庭问题咨商中心举报,揭发了同事们的丑恶罪行。他称:每天晚上,老师会拿食物给男学生,让他们带被害人过来,然后对被害人进行性侵害等行为……

揭发之时,权恩摄正在被欲掩盖犯罪事实的学校反诬陷为加害人。他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都很担忧,甚至害怕喝的水里会被人下毒,却还是无法做到袖手旁观,期待能将学生们解救出来。

事件曝光后,民间团体组成“仁华学校性暴力对策委员会”,领导成员包括委员长润民子、牧师金荣慕,他们为受害者发声,同时将案件推入司法程序。

然而委员会的努力,在司法“因人而异”面前,如同以卵击石。

因涉案校方有钱有势,一审二审判决结果均倒向校方。二审时因受害者家属在和解协议上签字,涉嫌性侵的校长与教师还被改判为缓刑获释。

文学和电影的影响

据调查报道,该校对学生的犯罪最远可追溯到1964年,即建校后3年。原来3年就是人性考验的底线。

当“熔炉”事件尘埃落定,一位前任老师金英日才敢站出来指认50年前的旧案。

1964—1965年,光州仁华学校有两名幼儿学生被虐待致死,并被秘密埋葬。

1964年10月,副校长饿死了一名7岁孤儿,副校长和老师将他埋在离学校约7公里的山上。

1965年4月,一名6岁的女孩饿到要吃墙纸,死后看管员将她从一座建筑物上扔了下去。

当时,金英日向警方告发。但由于找不到尸体,不了了之。揭发举报的金英日被校长和副校长关起来暴打了一顿。

写下《熔炉》小说的作家孔枝泳,一天,她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很短的新闻,最后一段写有:

幸好,这没有成为永恒的定局,该案件相关报道被一位作家看到了。

被告判处轻刑,并得以缓刑,翻译成手语的瞬间,法庭内充满了听觉障碍人士发出的惊呼。

那刻,这位作家仿佛听到来自法庭的喊叫声。于是,放下正准备创作的一部小说,去往光州。

当时案件三审已经结束,看起来是无力回天的状态,但孔枝泳认为即便不能推翻结果,也要去了解真相。

她的诚恳和爱心换来了信任。在与受害的孩子相处10多天后,孩子们开始打开心扉,倾诉遭受性侵害的事实。

之后,孔枝泳无数次往返首尔和光州,为还原真相奔走。调查过程中,她获得许多人的帮助,包括教师、记者、传道士……

收集而来的故事被汇入《熔炉》小说之中,在网上连载,受到很多读者关注。这个写作过程其实很不容易。两年半时间里,感受到切肤之痛的孔枝泳经常生病,除此她还遭受了加害者的威胁,可是她没有停笔。快完成《熔炉》的时候,孔枝泳又因发烧在床上躺了好几天,体重相比写这部小说前,轻了七公斤。即便如此,她仍觉得书写令自己感觉幸福。

2009年6月30日,《熔炉》单行本出版。正服兵役的演员孔刘读到了它。

孔刘在此前,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关注社会的积极分子,他总以旁观者的姿态打量着社会,以为“就算知道了真相,又能改变什么呢”。然而《熔炉》令孔刘看到了他不敢相信的事情,气愤之余,他冷静思考:作为演员,我能为此做些什么?

考虑到电影是比小说更容易让人接触到的媒介,孔刘最终决定,要将《熔炉》影视化。他给孔枝泳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如果翻拍成电影,请麻烦让我出演男主角吧。”孔刘退役之后,所在的经纪公司因认为《熔炉》话题敏感,不赞成拍电影。他只好亲自去拉赞助,并自掏腰包,才促成电影的拍摄。

孔枝泳、导演黄东赫都为该影片编剧,后来自编自导性侵题材电影《老妇人》的林善爱,也参与了脚本制作。为达到更震撼人心的效果,电影里男主仁浩,与原著中在最后选择退让的仁浩不同,他会顶着镇压水枪迎战,软弱无力之中,却散发着挣扎的力量;戏中在法庭上旁听的听障人士,则由真正的失聪者演绎……

值得一提的还有,由于预算有限,黄东赫让自己母亲也上阵参与表演,她演的是受害少年民秀的奶奶。

民众的力量

《熔炉》上映没多久,观众反应强烈,数百万人在网上发起请愿。

民众的力量很强大。随着请愿而来的是,光州重新侦办仁和学校学生受害案。原先,只有校长、总务主任等4人接受司法审判,经新一轮调查,涉嫌性侵人员增加到14人。

2011年10月,《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通过。它还有个名字,叫“熔炉法”。法案内容包括:对残障人士及不满13岁的儿童的性暴力犯罪不受时效限制;废除性侵未成年残疾儿童后,可以通过经济协商达成和解且不予立案的内容;对性侵、强制猥亵犯罪提高量刑刑期,不得宣告缓刑;从事残障人保护及公益事业的人员,对残障人实施性暴力犯罪的,在量刑标准基础上加重二分之一刑期以严惩。

因这部法案,犯罪嫌疑人得以严惩(但涉案校长此时已病逝,由相关机关负起连带责任,赔偿受害者)。

与此同时,惨遭过非法对待的仁和学校学生们开始独立生活。孔枝泳资助他们开了咖啡店,店名叫“独同”,意思为独自、一同,生意很不错。

虽然他们未曾忘记过去,会在恶梦中与坏人相遇,但整体生活环境算是回归平静。

写在最后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能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社会就像一座高温熔炉,企图将每一个人都融入其中。痛苦、黑暗、错综复杂,你永远不知道底部积了多厚的淤泥。若你触到了底部,请记得踮起脚尖,也许你的坚持,可以让一些人从炼狱中逃出生天。

即使身在最黑暗、最深邃的洞穴,只要心中有一丝光亮,它总会在黑暗中灼烧出一个黎明。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档案钩沉 B03“熔炉法”是如何诞生的 2024-03-19 2 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