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开石过程不可见,大额转账后还拉黑

上海警方揭秘“直播售卖原石”新型骗局

本文字数:2847

所谓“翡翠”实为石英岩喷涂油漆 记者 王湧 摄

警方介绍涉案石英岩 记者 王湧 摄

□  记者  陈颖婷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独家直播间现拍现切,‘靠石头实现暴富’”……近年来,电商直播带货成为新风潮。因玉石原料切开后的结果存在偏差,“赌石”也被一些不法分子搬进直播间,“套路”层出不穷。消费者隔着屏幕买翡翠原石,看似“拼运气”,实际上却常常是十赌九输。本报也曾报道过直播间赌石套路引发的纠纷。那么这些纠纷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猫腻呢?近期,上海警方从接报的一起购买玉原石被骗案入手,抽丝剥茧、深挖幕后,最终成功挖出一个打着“直播售卖玉原石”幌子,采取虚假开石、虚假回收手法骗取钱财的诈骗团伙,抓获江某等犯罪嫌疑人35名,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昨天举行的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揭开了直播间赌石诈骗的内幕。

直播间“开石头”付款后被踢出直播间

2023年10月,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接到市民范先生报案,称其在某网络直播平台向商家“森瀚珠宝店”转账2688元购买玉石,付完钱就被踢出了直播间,微信也被客服拉黑。

范先生告诉民警,他在浏览短视频时刷到一条“直播间买卖玉石、新人有福利”的广告,便添加了客服微信。进入直播间后,只见主播和一个“玉石商人”正在介绍一块色泽通亮的灰色石头,标价8880元,很快就被10名买家共同买下,然后主播就走到角落背对镜头当场“开石”,只听切割声大作,再转过身时手中的石头已被切角,露出了一点很像玉石的“绿色”。玉石商人随即提出10800元回收,短短几分钟,10名买家就共同赚取了1920元的差价。

观看了几轮开石和买卖后,如此短时间、高回报的买卖方式让范先生不禁心动,两天内先后转账1.2万余元买卖了12单,有赚有赔,直至最后一次付款后被踢出了直播间,客服也就此失联。

警方缜密侦查锁定窝点

开石过程完全不可见,售出原石不发货却当场回收,大额转账后立即拉黑失联……这些异于正常购物的细节引起了浦东警方的注意,研判认为这是一种打着买卖原石名号进行诈骗的新型手法,遂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在寻访受害买家掌握更多证据的同时,组织警力赴云南查探犯罪窝点。

家住四川、受损金额高达35万元的李先生,直到上海警方找上门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银行转账累计向对方账户打款41笔,最高一次达16万元,直至最后一次转账5000元后,被对方踢出直播间并拉黑。其间,只有两笔小额订单赚钱,他还一直以为是自己运气差、开石失败而亏本。类似情况不在少数,大多数受害买家都没有察觉被骗。

在云南当地,民警调查发现所谓的“森瀚珠宝店”并不存在,只是一个虚构的店铺。从已经掌握的嫌疑人身份信息入手,经过多天的走访调查,专案组在当地一个直播电商集聚的别墅区中发现了一栋可疑别墅,深夜灯火通明,还不时传出一阵阵切割石头的机械声,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就是诈骗团伙直播的窝点。

油漆作弊“点石为玉”

在掌握了充分证据、摸清诈骗团伙活动规律后,去年12月29日晚,专案组在当地公安机关的支持下展开抓捕行动,当场抓获以江某为首的35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电脑、手机、油漆、原石、话术本等一大批涉案物品。

经查,犯罪嫌疑人江某等人为获取非法利益,购买了一堆当地出产的普通石英石,用油漆喷涂后打着“玉原石”的名号在直播间进行虚假开石、虚假合买、虚假回收,骗取受害买家钱财。

团伙成员分工明确,引流人员负责在短视频平台打广告,吸引潜在受害人,而客服通过聊天沟通进一步筛选目标,并将其引入“量身打造”的直播间。其他成员则组成直播小组,在组长的指挥下,扮演主播、玉石商人的在镜头前一唱一和吹捧生意,扮演观众的在台下既帮忙暖场烘托气氛又假装参与购买原石。

实际上,直播间使用的原石的表面和切开面都是由绿色的油漆喷涂的,根据交易需要挑选相应原石出镜,从而操纵开石结果。“需要透绿的地方,就用绿漆喷涂,不喷漆的地方就是白的。这样一块石头既能控制绿,又能控制白。”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临港新片区公安处副处长齐炜毅介绍说,事后重新补漆的原石又会回到直播间反复出镜,真正做到了“零损耗”。

直播间内自始至终只有一名受害人

据江某供述,在这些直播间内自始至终只有一名受害人,其他观众都是团伙成员一人控制多个甚至几十个账户所假扮。只要受害人进入直播间,诈骗分子便会按照剧本开始各自的表演,持续不断地进行原石买卖,营造热烈氛围,诱使受害人参与购买。一旦受害人下单,他们便会在初期放出一些小额订单让受害人赚小钱,以此吸引其持续下单,之后慢慢抬升原石价格,直至骗取足够钱款。而如果受害人对大额订单始终没有兴趣,他们也会及时将其踢出直播间。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被缴获的部分原石。警方告诉记者,这些石头都是犯罪嫌疑人从当地低价购入的石英岩,根本开不出翡翠。据了解,翡翠原石的成分是钠铝硅酸盐,而石英岩的成分是钙硅酸盐。为了息事宁人,诈骗团伙还购入了许多劣质的翡翠挂坠寄送给讨要说法的受害人。为了证明这些原石开出的翡翠身份,犯罪嫌疑人还以几块钱一张的价格购买了虚假的鉴定证书。

经初步核查,自2023年10月起,这个诈骗团伙已经从全国各地骗取了200余万元。目前,江某等35名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诈骗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今年以来,浦东警方持续关注此类玉石买卖诈骗手法,线上主动巡查、线下梳理报案,深入追查相关犯罪线索、严厉打击此类诈骗行为,截至目前已在外省市捣毁诈骗团伙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0名,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直播间五类诈骗手法最常见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电诈案件既遂数和立案数在去年实现“五年连降”的基础上,同比分别下降15.5%和20.8%。依托前端预警和资金防阻体系,上海警方已上门提醒劝阻7.3万余人次,拦阻涉诈转账2.9万余笔,直接避免损失5.1亿余元。而利用直播间诈骗是其中的新型手法。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副支队长尹延淋介绍,直播间诈骗主要有5种手法,一是恋爱交友类诈骗,即诈骗分子以“网络主播”身份打着恋爱、交友等幌子,通过线下见面等暗示一步步诱使受害人陷入“桃色陷阱”,让其在直播间充值送礼或帮助打败对手赢得PK,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其次是虚假网络购物类,即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发布保健品、收藏品等“优质”商品,吸引受害人购买,再通过虚假链接、以次充好、虚假发货等方式骗取钱款。

直播售课类也较为常见,起初,诈骗分子会收取小额“买课”费,让受害人正常观看回放课程,当受害人放松警惕、增加信任时,再诱使受害人支付大额“买课”费后将其拉黑删除。

其他还包括虚构产品、商品价值,诱导客户消费购买实物的投资认购类诈骗;以及通过发布相关视频和引流二维码吸引用户,进而实施刷单诈骗、裸聊诈骗的直播引流类案件。

针对此类诈骗行为,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警方将会同相关平台启动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定时巡查、集中整治等方式,针对直播黑灰产等问题进行重点打击。并通过警情分析、线索汇聚、类案串并等,全面摸清直播开发平台与下级代理商之间关系网,厘清团伙各层级组织人员架构,深挖扩查犯罪团伙及其关联人员,力争一网打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开石过程不可见,大额转账后还拉黑 2024-03-20 2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