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声音

银发劳动者权益理应得到更好保障

本文字数:1535

近日,一则“59岁员工不会线上请假被开除”的新闻引起关注。原来,某公司要求所有员工请假需线上操作,否则视为旷工,而59岁的员工辛某不会线上请假,他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向公司请假,并提出返岗后补请假。但公司并未告知准假与否,后以辛某连续旷工3个工作日为由宣布解除劳动合同。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依法认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违法,支付该员工赔偿金近11万元。

莫让数字鸿沟寒了银发人的心

就企业发展而言,大龄员工身体素质下降,个人精力也远不如年轻人旺盛,且在各行各业都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的背景之下,大龄员工的性价比也逐渐下降。因此也有网友大胆猜测:“不会线上请假”仅是借口,趁此裁掉大龄员工才是真正的目的。诚然,仅以“不会线上请假”这样荒谬的理由就将银发打工人拒之门外的做法未免太过草率,同时也助推着银发群体与时代脱轨。

随着法院判决出炉,不少网友表示大快人心。法院认为,尽管企业有权利推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工具,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状况和合理需求,特别是对大龄劳动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技术接纳能力给予适当的理解和帮助。可见法律也在尽力为大龄打工人提供快车道,让他们越过数字鸿沟,赶上时代发展的浪潮。

但是,帮助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还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与银发群体携手共进的网络新时代。在面对老龄化与数字化双重压力时,社会有必要也有责任构建更为包容的职场环境,为银发群体提供帮助,保障其公平接受新技术的权利。此外,企业也应该更新人力资源政策,制定更加灵活的技能培训计划,帮助大龄员工顺利过渡到新的工作模式。就我们个人而言,也应该主动对家中老人进行数字反哺,克服其对数字技术的“畏难情绪”,使得他们不至于在技术迭代升级中掉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享受数字化红利之余,请不要忘记还有这样一些人被排斥于网络之外。让我们多方携手打破数字壁垒,莫要让银发人寒了心。

让法律为大龄劳动者撑腰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催生了相当规模的“银发劳动者”。越来越多超出法定退休年龄的“银发劳动者”被用人单位雇佣,或是被用人单位返聘。“有些‘银发劳动者’虽然超过了法定退休年龄,但在身体、智力方面完全具备继续工作的条件,甚至在管理经验等方面占有优势。”全国人大代表、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彭小彦说道。然而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超过60岁的老年人再就业,与用人单位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而是构成“雇佣关系”。实践中,“银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全部保障,尤其是发生意外事故时,涉及到赔偿等事宜,容易产生大量纠纷。

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到,发出5号司法建议,协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加强对超龄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引导和保障“老有所为”,助推劳动力市场规范有序发展。“近年来,最高法曾先后发布三批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涉及老年人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人民法院为保障‘银发劳动者’权益所采取的各项举措,是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生动实践。”彭小彦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逐步探索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让工伤保险惠及更多人群。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再次就“银发打工人”表达关注。代表们接力呼吁,建议在全国范围统筹推进“银发打工人”劳动权益保障,明确参加工伤保险的程序、标准以及缴纳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动“银发打工人”劳动权益保障落实到位。与此同时,代表们建议,修订完善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的衔接,做足劳动保障制度的“适老化”改造。

因员工不会线上请假而将其开除,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违法又冷漠。确保大龄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是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

综合工人日报、红网等(业勤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声音 A03银发劳动者权益理应得到更好保障 2024-03-20 2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