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父母双亡,自己只能辍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每天吃的是土豆……”2018年以来,一个名叫“凉山孟阳”的年轻女孩在网上迅速走红,她的“悲惨遭遇”一度感动了众多网友。走红后,“凉山孟阳”开始频繁直播带货,短短几年成为拥有386万粉丝的网红。
然而,如同所有“视觉贫困”网红一样,“凉山孟阳”只不过是靠“卖惨”打造悲情人设,以“视觉贫困”博取网友同情而已。真实的情况是,其不仅父母都健在,视频中的土坯房也是摆拍,黝黑皮肤、破烂衣服都只是她用来营造“视觉贫困”的道具而已。在其背后,更是隐藏着一条从前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到中端内容编撰、剧情拍摄、电商运营,再到后端农产品供应,流量变现的制假售假灰色产业链……
“视觉贫困”网红现象严重侵蚀社会信任。在一个信息真假难辨的时代,公众对于网络信息的信任度本就岌岌可危。这些网红通过摆拍和虚假宣传,刻意营造贫困的假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信任的危机。当真相大白时,公众感受到的不仅是被欺骗的愤怒,更是对社会信任体系的失望。
“视觉贫困”网红现象扭曲了社会价值观。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不仅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错配和浪费,还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价值观还掩盖了真实贫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使得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援助。
此外,“视觉贫困”网红现象还助长了网络乱象的滋生。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和利益,他们不惜夸大其词、编造故事,乃至进行恶意炒作,一些不法分子也借此机会进行欺诈和非法牟利。因此,这样的行为污染网络环境,损害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破坏了网络空间的秩序和规则,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
更需警惕的是,“视觉贫困”网红现象给偏远地区的农民和真正助农的主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打击。这些网红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使得真正的农产品销售受到阻碍,这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打击了社会人士救助农民、购买农产品的积极性。许多真正的助农主播和农民群体,因为被卷入这样的舆论漩涡而受到了负面影响。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声誉的损害,更是对整个助农事业的打击。
“视觉贫困”网红现象对社会的伤害是巨大的。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抵制这种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的信任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