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爸爸放下尊严靠捡垃圾补贴生活”“被妻子抛弃的丈夫带娃在街边摆摊还债”……以上种种情节迅速博取网友同情,视频被多名网友点赞转发。然而,这些所谓“亲身的讲述”“真实的记录”,均被证实是通过摆拍、演绎的手法制作。这些虚假短视频以生活痛点和社会热点为话题,撩动人们的情绪,利用人们的情感,大多数发布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流量进一步变现赚钱。
毫无下限的摆拍视频不在少数
近日,经公安机关依法调查发现,视频中的“单亲爸爸”阿某某与视频拍摄者解某某存在婚姻关系,与视频描述的“被妻子抛弃”“单亲”“捡垃圾”“备彩礼”等完全不符。夫妻二人为吸粉引流,携带其孩子通过编造演绎悲惨情节,博取同情吸引流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违法嫌疑人阿某某、解某某对其为卖惨吸引流量博得关注恶意造谣的事实供认不讳,凉山公安机关依法对阿某某、解某某予以行政处罚。
1月6日,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个短视频,画面中的女子在重庆某公园内,以孕妇的形象主动征婚,手拿写着征婚条件的纸张,语出惊人:“虽然娃儿不是你的,但是媳妇是你的,生娃已经够痛苦了,如果说你真的爱我的话,你都不用在乎娃儿是不是你的。月薪七八千的不行,我看不起,月薪低于2万的不考虑,以后娃都养不起。”根据警方的通报信息显示,该女子姓陈,是一名自媒体博主,为了吸引流量乔装孕妇自导自演了相亲场景。
这类摆拍造假视频的危害远不止于此,以“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为主要代表的“摆拍卖惨”“虚假助农”“伪慈善”等违法违规行为,骗取了网友的同情和共情,让很多人纷纷掏腰包买了假冒产品,消费公众同情心。
靠“卖惨”走红后卖货
“父母双亡,自己只能辍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每天吃的是土豆……”2018年以来,一个名叫“凉山孟阳”的年轻女孩在网上迅速走红。在发布的500多条视频中,她住着破旧的土坯房,皮肤黝黑,身材瘦弱,穿着破烂的衣服,不是上山砍柴就是下地干活。
走红后,“凉山孟阳”开始频繁直播带货,并自称每天忙碌采收土特产,带货是为帮助当地村民。短短几年,她便成为拥有386万粉丝的“网红”。
在“凉山孟阳”的直播间里,她以家乡大山或破旧房屋为背景,称其售卖的农特产品是大凉山原生态的产品。不过,有网友发现,她售卖的雪燕、核桃等农产品,发货地址并不在凉山。一网友表示,他曾在“凉山孟阳”直播间质疑其卖假冒大凉山农特产品,迅速被踢出直播间。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质疑她发布的视频系卖惨摆拍,有专门团队包装打造,平时还出入高档场所、戴名表、穿名贵衣服。有网友实地探访“凉山孟阳”的老家发现,她的父母都健在,视频中的土坯房也是摆拍。该网友称,自己曾对“凉山孟阳”摆拍卖惨、团队打造虚假人设进行举报,但遭到“凉山孟阳”等人围堵。
MCN公司摆拍孵化“网红”非法牟利超1000万
经过深入侦查,一条从前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到中端内容编撰、剧情拍摄、电商运营,再到后端农产品供应,流量变现的制假售假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经昭觉县公安局立案查明:2021年以来,成都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MCN机构)负责人唐某等人以剧本、摆拍等方式,在短视频平台孵化百万粉丝“网红”阿西某某(凉山孟阳,女,21岁)和阿的某某(凉山阿泽,男,21岁)。据唐某交代,双方成功签约后,唐某花巨资雇用网络水军对“凉山孟阳”进行高频次推广,最终使其成为“网红”。
2021年3月以来,该团伙从成都、昆明等地低价购入雪燕、红花、贝母、羊肚菌等农产品,打着“凉山土特产”“助农”“原生态”等旗号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其间,唐某伙同李某、郭某等人雇佣网络水军在社交平台涨粉引流、刷量控评,在直播间制造爆款、抢单的假象,直播带货假冒的大凉山原生态农特产品,诱导消费者购买,销售额超3000万元,非法牟利超1000万元。
近日,凉山州昭觉县人民法院对“凉山孟阳”“凉山阿泽”案一审宣判,共有八人因虚假广告罪被判刑。其中,公司负责人唐某被判刑1年2个月,处罚金10万元;阿西某某(凉山孟阳)被判刑11个月,处罚金8万元;阿的某某(凉山阿泽)被判刑9个月,处罚金4万元;李某、郭某、林某等五人被判9个月至1年不等,处罚金2万元至8万元不等。以上人员非法所得均没收。(综合新华社等)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