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行政检察是新时代检察工作“四大检察”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上海的行政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如何?老百姓的问题又是如何通过行政检察工作来促进解决的?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本市行政检察工作情况专项监督启动会。
聚焦五方面 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记者从启动会上了解到,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项监督调研组,梳理总结在行政诉讼监督、行政违法行为监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切实以行政检察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此次专项监督聚焦五个方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意见》《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意见〉的重点措施》《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情况,开展行政检察工作、推进相关改革工作情况以及经验做法;依据《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开展传统的“诉讼内”监督,具体包括开展行政生效裁判、行政审判活动和行政执行活动监督(含非诉执行)的情况,以及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情况;依据党中央、最高检相关部署要求,探索开展“诉讼外”监督,具体包括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反向衔接、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强制隔离戒毒监督的情况;深入开展检察工作创新,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以数据赋能行政检察监督,促进行政检察现代化发展的情况;推进行政检察办案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
探索行刑反向衔接“不刑≠不罚”成新常态
据市检察院介绍,近年来,本市不断深化行政检察工作,以问题导向推进实践创新。行刑反向衔接成为司法系统的热词。上海检察机关有序探索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做优行刑反向衔接。
2022年9月,市检察院制定《上海市检察机关关于探索开展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工作的工作方案》,提升依法履职的充分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同向而行,向市级、区级、乡镇街道行政机关制发773件检察建议,涉及公安、市场监管、房屋征收等多个领域。2022年11月,根据最高检部署开展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监督试点工作,市院与市司法局建立衔接机制,青浦检察院与青东、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制定实施意见开展监督,制发检察建议5件。2023年,市院与市规划资源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警总队建立行政执法衔接机制,今年2月制定《上海市检察机关关于开展行刑反向衔接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在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加挂“反向衔接驾驶舱”,实现实时监测、超期预警、分析研判,推进反向衔接科学管理。嘉定区在全国率先由区两办印发《关于加强本区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一季度刑事不起诉案件提出检察意见率达61.88%,“不刑≠不罚”成为新常态。
在市公安局看来,检察机关通过对行政诉讼的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行政执法中普遍性的问题,这是帮助提升公安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据悉,本市正在健全不起诉案件“反向衔接”闭环机制,按照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要求,检察机关对符合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依法作不起诉决定,为实现追究法律责任的“闭环”,经第二十九次公检联席会议商定,建立不起诉案件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对不起诉决定后应当作行政处罚情形、随案移送的涉案物品处置,以及《检察意见书》的制发、落实、反馈等问题进行明确,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和办案指引,帮助各单位统一办案标准和手势。目前,相关标准已由市检察院起草完成,正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