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声音

打碎高价瓷瓶免赔不能忽视责任教育

马九月

本文字数:1516

  5月2日在山东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一小孩打碎了一个标价11.6万元的陶瓷花瓶,面对一地碎片,一家人不知所措。公司负责人在确认“孩子没有受伤”后表示,孩子小,且不是故意的,全额免赔。

  随后,相关话题冲上了热搜,公众对此事的反应褒贬不一。不少网民认为,易碎展品没有用玻璃罩子,出事了免赔也合理。也有网民认为,打坏东西应该要赔偿,从小要教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如果损坏了财物不用赔偿,小孩子就不懂得珍惜财物。可以不用赔那么多,但一定要让孩子得到教训,不妨让家长象征性地作出赔偿。

  厂家善意留下“淄博口碑”

  首先,这个陶瓷花瓶不是文物,是企业的展品,让小孩子免赔,是企业自身承担了的损失。另外要看到的是,参展企业的免赔表态,代表的是企业的格局与高度,无关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就如网民说的,不管这个陶瓷花瓶究竟值多少钱,人家表示不用赔偿,这个宽容与善意是真实的,这是不容否认的。参展企业处理问题的态度、方式值得称赞。

  据介绍,当时有6名大人带了3名小朋友进来观展,其中一个小朋友不慎撞倒了花瓶,当时也意识到闯祸了,感觉挺害怕的。这个花瓶标价是11.6万元,虽然参展须知里写有损坏展品要照价赔偿的条款,考虑到孩子不是故意的,且假期游客太多,厂家自己也管理不善,在确认孩子没有受伤后,就让他走了,并表示不用赔偿。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的,这个国艺馆是属于华光国瓷的一个对外展示窗口,当天由于游客较多,企业在展品的维护上也有疏忽。发生花瓶被撞倒破碎的意外后,没要孩子赔偿,无论这个损坏的责任该如何划分,企业在事后承担了全部的损失,这个态度确实是值得肯定。

  公开报道显示,山东淄博有北方瓷都之称。近年来,山东淄博在文旅市场火出圈。位于淄博的华光国瓷同样成为游客“进淄赶烤”打卡的好去处。孩子打破陶瓷花瓶,就与游客打卡国艺馆有关。

  有网民说,难怪淄博文旅会火,这家企业的态度就是淄博厚道实诚的见证,虽然花瓶损失了,却为淄博的形象加了分,给游客留下了无形的“淄博口碑”。

  免赔并不意味着责任的消失

  首先,国艺馆这种宽容的态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的理解,也映射出社会对于意外事件处理的成熟与进步。艺术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其内部管理和安全措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安全。在这起事件中,艺术馆意识到自身管理可能也存在问题,这也是他们决定免除赔偿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与此同时,我们在看到艺术馆的宽容外,更应看到的是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意外和失误面前不仅仅要学会如何避免造成损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在发生错误时勇敢地面对,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更要借助此次事件,教育孩子尊重公共财物,遵守社会规则。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责任感的培养。当孩子犯错时,应当引导他们正视错误,鼓励他们勇敢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而不是简单地为他们的错误开脱。免赔是对宽容与责任的深刻体现,但其背后的责任教育却比任何物质的赔偿都来得更加珍贵和重要。

  在此次事件发生后,就有媒体评论道:“该博物馆‘全额免赔’大气,给游客留下了淄博好客的印象,但对这一意外事件,还是应该有实事求是的责任认定。”由此也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宽容与责任之间的平衡有着清晰的认识。宽容不等于放任,而应在宽容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通过这次意外,我们或许能重新审视公共空间的管理和家庭教育的方式,以及在遇到意外时如何展现出社会的温暖和成熟。或许这种通过实践来培养责任感的方法远比枯燥的说教更加有效。但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明确,面对失误和意外,学会预防损失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学会在错误发生时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承担应有的责任。

  综合自极目新闻、红网等 马九月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声音 A03打碎高价瓷瓶免赔不能忽视责任教育 马九月2024-05-06 2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