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收到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网址链接;“志愿填报专家”能够“精准定位院校”“百分之百包上”……高考结束,家长和高考生们都放松了,一些诈骗分子却开始“蠢蠢欲动”。警方整理了近年来高考期间常见的谣言和相关骗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骗局一:伪造虚假查分网站 高考成绩可修改?
骗子利用家长焦急等待的情绪,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网址链接。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导致手机被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网站还会提示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这些信息会被骗子记录并贩卖,甚至实施电信诈骗。
警方提醒,每年高考查分都会提前公布官方渠道,考生查分要在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渠道,千万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还有些高考生和家长经熟人介绍或通过互联网,认识能进入高招办系统的所谓“高人”,修改高考成绩,同时支付高价“服务费”。
警方提醒,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行不通。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而且考生成绩在发布前都做了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
骗局二:军校招生有内部指标?可花钱购买补录名额?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打电话给被害人,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而考生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他们会告知被害人如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缴纳学费,否则有被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
也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实施诈骗。事实上,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国防、艺术类院校等考生,录取工作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
还有不法分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的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骗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内部指标”,都可能是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会计划外扩招、提前“预录”,考生和家长也不要被一些假冒“文件”哄骗,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
骗局三:掌握内部大数据 精准填报志愿?
不法分子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之百包上”“一分不浪费”。通过“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骗局四:申请国家助学金需先交报名费?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或“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还有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长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以确定自己的录取信息,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