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2020年以来上海法院判决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8638件

建设预付式消费风险预警应用场景

盛利/施迪/王葳然

本文字数:923

  □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盛利  施迪

  本报讯  预付式消费既能满足经营者快速获利,又可以让消费者享受优惠、获得契合度更高的服务,因此广受社会关注。然而,部分经营者在收取大量消费者支付的预付费后,发生“跑路”、歇业等情况,由此产生大量预付费纠纷。近日,普陀区人民法院和徐汇区人民法院成功申报建设上海法院“预付式消费风险预警及协同治理”应用场景,并进入推广使用阶段。

  据统计,2020年以来,上海法院判决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8638件,涉及经营者1600个。其中,涉及教育培训行业占比约66%;涉及健身行业的占比约29%。普陀区法院梳理、分析这些案件后发现,这类纠纷有两方面特点。

  一是消费者与发卡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目前,上海已出台多部针对预付式消费的规定,要求发卡企业应当在市商务委的单用途预付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登记并进行信息对接。然而,不少企业为逃避监管未按规定进行登记备案,导致预付卡消费者无法判断发卡企业的经营信息及发卡情况。

  二是部分企业对“跑路”实有预谋。这些企业在闭店前先以低价促销的形式吸引消费者大额充值,有的培训机构提供给家长的优惠方案中单课时价格,甚至不足以覆盖培训教师单课时工资。

  此次申报建设的“预付式消费风险预警及协同治理”应用场景通过设置案件案由、文书关键词、案件数量、涉案标的金额、执行情况等筛查条件,抓取涉诉次数多、金额大且存在执行案件尚未执行完毕的企业清单,形成涉诉预付卡发行企业清单。

  项目组计划通过将该清单与单用途预付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上的企业登记备案信息进行碰撞,识别出未按规备案登记的发卡企业信息,从而推动填补监管盲区。

  而针对部分企业在发行预付卡欠债涉诉且尚未执行完毕的同时,又设立新的企业发行预付卡再次欠债涉诉的情况,项目组计划将涉诉欠债预付卡发行企业清单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商登记信息进行比对,抓取可能的法定代表人、董监高等关键人物信息,并反馈给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助力实现对上述主体的监管。

  场景建设过程中,普陀区法院已将涉及普陀区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的相关数据推送至普陀区商委、体育局、人社局、消保委等部门。各部门均表示,相关数据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助力,希望进一步优化合作机制,共同以数字化手段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消费市场秩序。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建设预付式消费风险预警应用场景 盛利/施迪/王葳然2024-06-26 2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