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档案钩沉

神探李昌钰现场神推理

一滴血迹锁定凶手

尚法斋

本文字数:3314

被害人一家三口 资料照片

  □  尚法斋

  1993年,美国罗德岛的瓦里克镇发生一起命案,一家三口惨遭灭门。总人口还不到一万人的小村镇,一下子发生这么大的命案,整个镇上人心惶惶。那么,这起案件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神探李昌钰又是如何抽丝剥茧,一步一步缩小凶手的范围,并最终将其抓获归案的呢?

  一家三口惨遭灭门

  1993年5月1日,瓦里克镇的一位卡车司机在街上散步,在路过儿子的老师琼安·西顿的家时,发现她家的窗户玻璃破了一大块,因为窗框都歪了,明显是受到过重物击打。担心他们屋子里进了贼,司机就趴着窗户往里张望,只见屋内的桌椅东倒西歪,一片狼藉。他朝屋里喊:“琼安老师!”可是,喊了半天,也没有人答应。

  司机绕到屋子的前面,一推门,门竟然开了,但眼前的一幕把他吓坏了。只见屋子中间的走廊上,好像躺着几个人,但都被盖上了被子。司机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赶紧走过去打开被子,仔细一看,正是琼安老师和她的两个女儿,三个人的身上分别被捅了几十刀,早已经断了气,场面相当血腥。

  卡车司机赶紧报警,接到报案后,警察迅速赶到现场立即开展调查。警方发现屋里的财物并没有被盗的痕迹,因此推断不是入室抢劫杀人。那么是不是琼安和谁结了仇呢?

  通过调查,警方发现,琼安是一个性格内向沉稳、乐于助人的女人,为人非常友善,和邻里关系也很好。既然不是为钱,也不是为仇,那么还剩最后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为“情”。警方了解到,为人和善的琼安,虽然此前有过一次婚姻,但离婚后她一心抚养两个孩子,没有和任何男人有过感情上的瓜葛。那么凶手究竟是为了什么残忍地杀害了琼安和她两个年幼的女儿呢?

  案子查到这里,警方联想到两年前,在离琼安老师家不远的社区,也发生过一起类似的命案。主人也是一个独身女人,名叫贝基·斯宾塞,凶手也是破窗而入,残忍地连捅贝基·斯宾塞几十刀后,也是将她的尸体放到走廊上,盖上了被子。根据这两起高度相似的案子,警方认为,这两起案子应该是同一个连环变态杀手干的,并立即并案侦查。

  由于找不到凶手的杀人动机,警方找来找去也没有在小镇上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不得已只好求助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可是对于连环变态杀手这类案子,FBI也束手无策。这时警方想到了美籍华裔刑侦专家,有着“华人神探”之称的李昌钰,希望他来领导专案组,侦破此案。

  李昌钰来到瓦里克镇之后,第一时间到案发现场,进行了仔细勘察。厨房的窗户被打碎,紧靠着窗户的桌子被损坏,还有一条桌子腿歪倒在旁边。李昌钰据此还原现场:这个人从厨房窗户爬进来,踩在桌子上。但是桌子支撑不了他的重量,所以垮了。

  现场勾勒凶手特征

  李昌钰推测,凶手应该是个大块头,因为只有这种大块头才会把桌子压垮。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测,李昌钰还亲自爬上桌子试了试,身高1.74米,体重76公斤的李昌钰站在上面,桌子纹丝不动。因此他推断,这个人的体重在一百八九十斤左右,是个大胖子。接下来,在对屋里的血迹再次勘察后,李昌钰又有了新的重大发现。按照刑事鉴识科学常识,凶手杀人时,被害者的血迹会呈现喷射状,而李昌钰却在现场发现了呈块状的血迹。

  李昌钰的解释是,这是死者的血喷射出来,然后由凶手踩到这血迹上面后形成的。随后,李昌钰对着这一块一块的血迹使用了特殊的化学试剂。果然,这些血迹中就显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脚印。李昌钰和康涅狄格州的刑侦鉴定专家迪姆一起,对这些神秘脚印进行了缜密分析。

  他们从屋子里留下的脚印判断,凶手在作案后,并没有马上离开,反而在屋里四处走动。这不仅反映出凶手的心里素质不错,而且说明凶手对这家人的情况十分熟悉。为了获取更为准确的现场信息,李昌钰开始测量脚步之间的距离。现场测量的结果是,这些脚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2到1.5米,而普通中等个子男的脚印之间的距离为70到80厘米左右。

  这个测量结果印证了李昌钰之前的推断,也就是说,凶手应该是一个体格高大、步伐很大的人。在对脚印的实地检测中,李昌钰还发现了脚印之间有一滴一滴的圆形血迹。李昌钰认为这些一滴一滴的血应该是非常缓慢地滴落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刀尖掉下来的被害人的血,但请注意,即使刀尖上沾满了血,掉几滴应该就没了。而在琼安家里到处都留下了这样的血迹,那么,这些血迹会是谁留下的呢?李昌钰怀疑这是嫌疑犯受了伤,这些血滴应该是从他身上滴落下来的。

  凶手在行凶时受了伤,并留下血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通过进一步观察这些血迹滴落的轨迹,李昌钰推测,受伤部位极有可能是手部。

  如果能判断出凶手的手部所在高度,那是否就能推测出这个人的身高呢?于是,李昌钰对圆形血滴进行了仔细地测量,并且和康涅狄格州的刑侦鉴定专家迪姆·庞姆巴克一起,亲自动手做滴血试验。根据一般原理,血滴高度越高,落下后的直径就越大。试验中发现,2厘米高度时的血滴直径,要远远小于5厘米高度时的直径。

  从这个实验可以肯定,地面上血滴的直径,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根据这个实验结果,李昌钰判断出这个人的手离地面的高度,大概有一米,比一般人要高得多,大概在1.85米左右,加上之前勘察、分析得到的线索,李昌钰向瓦里克警方勾勒出凶手基本特征:1、凶手住在镇上,是琼安家的熟人。2、凶手是个身高1.85米左右的大块头,并且习惯大步走路。3、有一只手腕被刀割伤!根据这三条线索,警方立即在小镇上展开了严密的搜索,他们信心满满,认为很快就能将凶手绳之以法。可是,一番查找之后,却一无所获。就在这时,一位名叫潘德的警察有了新的发现。

  真凶现身惊呆众人

  潘德警官在外出排查时,遇到一个十五岁的男孩,他叫克雷格·布莱斯。潘德警官和这个男孩是邻居,而且还教他打过篮球,所以两人很熟悉。潘德警官就想跟他随便聊聊,看是否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潘德警官问克雷格:“你最近在镇上有没有见到可疑的人?他的个子有你这么高,和你一样,长得也挺胖的。”

  克雷格说:“我没见过。”

  问完了之后,潘德随意瞅了一眼克雷格,竟然无意中发现克雷格的左手缠着绷带。

  这时,潘德突然意识到眼前的这个男孩身高1.85米、胖乎乎的身材,更重要的是左手还有伤!嫌犯的三个特征这个男孩全部符合。

  那么,眼前这个15岁的男孩会不会和这起案件有什么关系呢?潘德强压住内心的激动,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继续问道:“你的手是怎么回事?”克雷格回答说:“我昨晚去参加派对,有点太兴奋了,我击碎了停在路旁的一辆汽车的车窗。”虽然克雷格做出了解释,但潘德并不相信。他立即回到警局,跟李昌钰汇报了这件事。

  李昌钰也认为,这个小男孩有重大嫌疑。他们追踪到克雷格所说的,举办派对的地方,但并没有发现玻璃碎片,也没有接到任何一起有关汽车玻璃被砸的案件。

  随着调查的推进,克雷格的嫌疑越来越大,于是警方决定把克雷格找来进行审讯,并对克雷格做了测谎试验。

  果然,接连4次测谎试验,克雷格都没有通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昌钰让警方对克雷格的家进行了搜查。这一查还真的有重大发现。一位警员在克雷格家的后院小屋里,发现了一套带血的刀具和一把刀柄,这正是琼安家里丢失的东西。而且其中一把刀头还少了一截,而之前在一个受害人的脖子上,正好发现过半截刀头。

  李昌钰的助手迪姆将这把断了的刀,和那半截刀头做了细致的比较,他发现刀尖上的条纹和刀身上的完全吻合。几乎所有人都没想到,犯罪嫌疑人竟然是这个只有15岁的男孩。不仅如此,克雷格还承认,两年前单身女人贝基在家里被杀的案子也是他所为,那一年他只有13岁。

  当警方询问他杀人动机的时候,克雷格的回答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他说:“我已经都忘记了为什么两年前杀贝基,至于为什么杀琼安一家三口,是因为她家有个录像机,我想要,但我知道她不会给我,我就先把她们家人都杀了。可后来我在她家翻了半天,也没找到。”

  警方后来了解到,克雷格出生在一个残缺的贫困黑人家庭,在克雷格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开了他们父子,另嫁他人,克雷格跟着喜欢酗酒的父亲生活。克雷格从小辍学,沾染上了许多恶习,他喜欢斗殴、盗窃,长期生活在暴力之中,使他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根本没拿人的性命当回事,才干出如此残忍的凶杀案。案件破获以后,康州警方对李昌钰重视物证、用科学进行调查侦破方式十分推崇。

  在李昌钰的指导下,康州警察们的查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辖区的治安状况因此大为改善。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档案钩沉 B03一滴血迹锁定凶手 尚法斋2024-07-09 2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