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大墙故事

“狱中拳王”改造记

徐荔

本文字数:3160

吴勇的读书笔记 军天湖监狱供图

  □  记者  徐荔

  清晨,西南部山区,一群青少年在教练吴勇(化名)的带领下早早开始锻炼身体。吴勇身材壮实、一身肌肉,他曾是一名职业泰拳手,还在国际大赛中斩获过荣誉。如今的他在家乡开办了一家拳馆,希望用自己所长帮助家乡的孩子。这一幕仿佛电影《八角笼中》的情节在现实中上演……

  然而,和《八角笼中》的主人公一样,吴勇也有着令他羞愧的过往,甚至他在军天湖监狱服刑时屡屡“用拳头解决问题”,是民警的“重点关注对象”。

  给最“凶险”的他“开小灶”

  “他是我从警五年来,遇到的最‘凶险’的一名服刑人员。”这是吴勇的主管民警安绍东对他的第一印象,“每次我看到他在监狱心康中心宣泄室内像猛兽一样疯狂摔打着那些假人时就感到‘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安绍东是2023年才成为吴勇的主管民警的,但在那之前,他也对这位“狱中拳王”略有耳闻。2020年,吴勇因为冲动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2021年至军天湖监狱服刑,那年,吴勇26岁。从一名把打拳视为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职业泰拳手,到失去自由身陷囹圄的服刑人员,吴勇后悔、羞愧、迷惘、焦虑,而这些复杂的情绪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就成了他人眼中的“脾气很差”,而且还总是违规在监舍“锻炼身体”。有时还会展示自己的“实力”,比如一拳打弯铁床架……

  2022年9月的一天早上,睡在吴勇下铺的服刑人员提醒他上床动作轻一点,吴勇解释了两句,可对方似乎对他的说法并不认可,吴勇见状竟立刻挥拳相向。

  吴勇打拳是专业的,这打下去可还了得!所幸监房里其他服刑人员及时阻拦,民警也迅速赶到现场处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而实际上,通过吴勇平时写的周记和后来的反省材料来看,他平时与下铺的关系其实挺融洽,事后也非常后悔。

  “情绪不稳定,是个会随时出手伤人的危险分子。”听了吴勇的“事迹”后,安绍东这样想。后来,安绍东在巡岗时善意地跟吴勇说了一番练武之人须有武德的道理,没想到这点小小的善意,吴勇记在了心里,还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2023年3月成为吴勇的主管民警后,安绍东发现吴勇似乎挺安分,还以为他有所改变。可没过两个月,吴勇又打人了。

  这次违纪后,安绍东调整工作思路,决定在教育矫治方面给吴勇“开小灶”。

  “司法部第79号令《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第六条明确要求: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应当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辅助教育相结合,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这条规定里面提到了多种形式的罪犯教育,但是从实际情形来看,有的服刑人员是被摁在凳子上听课,如坐针毡如嚼黄连。‘大锅饭’不好吃,不如我们‘开小灶’。”安绍东说。

  向“狱中拳王”学搏击?

  在看守所期间就与人发生冲突,造成对方受伤;从小常打架,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拳……

  通过仔细翻阅吴勇的相关档案材料,安绍东发现他的确是个情绪非常容易激动的人,就像一座“活火山”。

  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安绍东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通过吴勇的日记,安绍东看到了他对犯罪的懊恼、对家人的愧疚、对搏击的热爱和执着、对健康状况和未来生活的担忧。同时,通过吴勇写的一份年终总结,安绍东发现吴勇似乎对诗歌挺感兴趣,服刑后会背诗打发时间。

  诗歌,恰恰是安绍东喜欢且擅长的。“我一直认为教服刑人员写诗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他们在监狱里最痛苦的事就是生活枯燥、思想贫瘠,写诗谈何容易?但是一旦入了门,写出了自己的作品,就会获得极大的精神上的满足。”安绍东说。

  不过,在与吴勇“诗歌交流”之前,安绍东决定先用“拳”拉近心理距离。

  自从吴勇违纪后,安绍东就为他申请在每周三的教育日去心理健康中心的宣泄室打拳,而且不仅是让吴勇宣泄情绪地打橡皮人,还要教安绍东打拳。

  学拳,安绍东是认真的。他看了很多搏击比赛的视频,对拳坛的经典比赛能做到如数家珍,比如方便大战马库斯、井上尚弥大战富尔顿等,当他和吴勇聊起这些比赛,一向不善言辞的吴勇显然话多了起来。

  安绍东甚至报了一个搏击兴趣班,在下班时间练习搏击,还把学习、对战时的感受和吴勇交流,希望吴勇教他。

  “‘向服刑人员学’,也许有人会觉得不理解,监狱民警是教育服刑人员的,反而要向他们学习?”安绍东觉得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离经叛道,他介绍,这是他为吴勇量身打造的改造项目之一,一方面通过教打拳可以帮他找到宣泄情绪的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吴勇对他的信任,在教学中重塑他对改造和未来生活的信心,“而且身教重于言传,从每一个有特长的服刑人员身上,我都会主动学习,也希望他们都能受到我的影响,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化刑期为学期。”

  安绍东的“小灶”和言传身教在吴勇身上得到了正向反馈,因为情绪带来的身体不适得到缓解,对未来生活的想法也不再那么局限。

  出狱前,吴勇还写了一封长达四页的感谢信,信里他提到:“我敬佩您的学习精神,不管是谁,只要有可学的知识和优点,您都谦虚认真地去学习。给我的感受是,一名警官都这么努力学习了,我怎么能在这个地方自暴自弃呢?我也应该要更加努力。”

  再见时已踏上新的人生路

  “他教我打拳,我教他写诗。”这并不算安绍东为吴勇开的“小灶”,因为从2020年开始,他已在监组开展相关的“诗歌教育”。

  作为历史系研究生的安绍东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平时他会先展示自己的作品,让服刑人员赏析,激发他们的兴趣后,鼓励他们参与诗歌创作。

  “一开始吴勇只是跟着大家一起背诗,简单地打发时间,后来可能因为‘好胜心’,对诗歌越来越感兴趣。”安绍东记得,有一次一名服刑人员给他写了首诗,于是他步这首诗的韵,回赠了一首,还在监组里分析讲解了两首诗涉及的典故。当时,吴勇就表现得非常感兴趣,“他说没想到现在的人也能写诗,还希望我以后也能写诗送他。”

  就这样,打拳之外,吴勇有了新的兴趣——诗歌。比起最初死记硬背古诗,吴勇开始更深入地学习了解诗的背景、典故、相关历史知识,以及诗的韵脚等等。

  吴勇有一本《唐诗鉴赏辞典》,随便一翻就能看到他标出的“知识点”。

  “出狱前,吴勇已经背了800多首唐诗,还学写了几首诗,这对从小就没好好读书、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人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是下了苦功夫的。”安绍东感慨,而且在用心学诗的日子里,吴勇的违纪风险明显降低,改造状态有了明显的提升,情绪也变得积极健康。

  电影《八角笼中》上映后,包括安绍东在内的民警都觉得这个故事和吴勇很像,于是让他观看了影片。“他不善于表达,看完后也只是说感觉很亲切,很有感触,并没有就此决定未来转型教孩子、当教练,但从他后来回家乡开拳馆的选择来看,当时的一系列教育和引导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安绍东说。

  2024年2月,吴勇刑满释放。临走前,安绍东依言写了两首诗送给他,百感交集的吴勇则写了一封感谢信:

  “时间过得好快,我现在就要离开这个地方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又爱又恨的地方;爱是因为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警官教会了我很多的做人和做事的原则;恨是因为我已成为了一名罪犯,进入了一个不该进入的地方。我不知道别人穿上这身衣服是怎么样的,但自己穿上这身衣服是特别的沉重和不舒服的。这个又爱又恨的地方,我想这辈子是不可能忘记的,我会时常都想起和安队一起打拳的日子,更会时常想起安队的教育和指导,未来我会用行动证明一切,不会让安队后悔相信和扶助过我,最后再说句:谢谢您。”

  再见吴勇,是今年6月,安绍东对他开展回访工作。那时的吴勇,已经调整好身心状态,恢复到了作为一名拳手的标准体型。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回到家乡开了一家拳馆,教孩子打拳。他仍然感谢安绍东等监狱民警对他的教育,没有让他自暴自弃。而他也明白,自己或许无法站到拳坛巅峰,但他不想放弃这份热爱,他的拳头不是伤害人的武器,而是应该用来帮更多人创造希望。

  (此教育个案在上海市监狱管理局2024年“罪犯个别教育”成果展示暨实战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竞赛个别教育成果展示环节获得个别教育工作工匠金奖)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4“狱中拳王”改造记 徐荔2024-07-17 2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