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事

市政协举行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委员建议:

植入年轻化业态,让文化“活起来”

陈姝楠

本文字数:953

  □  见习记者  陈姝楠

  本报讯  昨日,市政协举行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围绕“深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专题协商议政。

  市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作主旨发言,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叙事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等多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厉震林、于雪梅、于秀芬、金江波、刘新宇、赵丽佳、陈海波、祝学军、谷好好、洪清华、杨蓉、林丽平等市政协常委和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界别代表分别发言,提出了推动人才产业双聚集、做强做优博物馆教育功能、加强城市文化资源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艺术、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等意见建议。

  “上海要把文旅融合作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最好抓手和场景。”会上,洪清华委员建议要将世界一流资源整合成顶级文旅产品,让文化“火起来”。“上海有世界一流的各种单项文化资源,但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运营成世界一流的高质量文旅消费产品和场景。”洪清华说,从年初爆火的《繁花》到最近热播的《玫瑰的故事》,再到6月份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可以说上海有中国顶级的文化演出资源。但目前,围绕顶级体育赛事、顶流文化演出、世界性节展等“上海唯一”的文化资源和产品还比较缺乏,需要精心设计、专题开发、整体运营,这里面蕴含了最大的附加值和购买力,有助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他还建议重视植入年轻化业态,让文化“活起来”。

  此外,陈海波委员表示,要促进数字技术与文化资源的融合。上海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上海独有的文化遗产,同时展现其现代都市的魅力。“上海在打造数字城市文化名片时,应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将其转化为数字故事、数字游戏等新型文化产品,并与数字城市文化建设规划相结合。”同时,他还建议要构建整合文化资源的数字文化大平台。

  “这一平台应具有多功能,并可向全球用户开放,让更多人了解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在数字文化生态系统构建、城市公共文化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效应,促进上海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陈海波说。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城事 A05植入年轻化业态,让文化“活起来” 陈姝楠2024-07-31 2 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