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夏天 通讯员 吴丹盛
本报讯“做到细心、耐心、热心,才能和居民心贴心。”朱应才2017年退役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江海派出所任社区民警。从军营到警营,他锲而不舍、勤学苦研,迅速实现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完美转变;他从点滴入手、解危帮困,用真心付出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贴心人”。
“起初不是很适应,更心焦的是听不懂奉贤话。”这是朱应才踏上新岗位后最深刻的感受,但凭着军人骨子里不服输的韧劲儿,他天天往社区跑,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社区里常能看见朱应才和居民“嘎讪胡”,时间久了,他的口音中杂糅着“洋泾浜”的奉贤话,他本人更是融入了社区生活,走进了居民心里。
辖区杨王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日均近1000车次的出入量使得社区早晚高峰拥堵不堪。因车位无端被占、车辆碰擦、车辆互不相让引发的矛盾纠纷一度层出不穷。
“小区路两边停满了车,再碰上个对面驶来的车子,我上班都不用去了。”“朱警官,这每天早上太堵心了!”居民的怨声载道,如芒在背深深地刺痛了朱应才的心。他迅速组织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立足交通堵点、停车难点,分时段重新规划小区停车位,开展顺向停车、单向通行的微循环改造,并召集小区、学校保安人员在早晚高峰期维护秩序、疏导交通。通过一系列措施,小区的“肠梗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类110警情同比下降49.1%。
“闲话虽是洋泾浜,工作绝对不走样。”这位曾经的军中硬汉,如今已成为社区的守护者。7年来,他荣获3次个人嘉奖,1次个人三等功。在短短几年间,派出所收到了近30面(封)感谢朱应才的锦旗和信件,见证了他以铁骨柔情,在平凡中书写的不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