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如何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怎样预防养老“金融骗局”?这些金融领域中的老问题能否有新解法?日前,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草案)》(下称《草案》)共同举办立法建议征询会。
五方面加大对上海金融的法治保障
据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介绍,2009年制定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是首部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服务的框架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为顺应近年来金融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此次条例修改从五方面着力。
第一,完善金融体系建设,主要是立足地方事权,从金融市场体系、机构体系、产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建设4个方面,对体系建设相关的内容做了完善。
第二,深化金融的改革开放,增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包括在深化金融改革方面,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开展债券的业务创新,完善期货和衍生品的相关序列。
在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稳慎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包括打造全球的资管中心,深化上海的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等。
第三是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5篇大文章,提高金融对相应5个方面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第四,强化金融的监管协同,提高风险的防范化解能力。对建立相关监测运行的体系和应对机制,以及开展常态化的风险处置等做了规定。
第五,加强金融的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金融的营商环境,包括制定金融人才的发展规划,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开展金融行业仲裁的相关创新,构建相关的金融纠纷非诉解决和执行机制,建设国际金融资讯中心等。
多举措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痛点问题。在此次立法建议征询会中,这也成为了与会者的关注重点。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杰指出,对于轻资产、重知产为主要特征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而言,探索新型融资担保方式,完善担保制度体系非常重要。实践中,知识产权担保等新型担保方式已经出现并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一定支撑。他建议《草案》进一步明确支持知识产权担保等新型融资担保方式,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
“上海可借助数字技术优势,以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为重要方向,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洪波建议在《草案》中增加支持拓展清算通供应链金融服务,丰富参与群体及业务产品的相关内容。
据他介绍,上海清算所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通过专业、规范、统一、高效的资金清算结算服务助力各大宗商品行业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稳健发展,同时会同商业银行创新推出清算通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大宗商品产业链中小微实体企业现货贸易提供的线上融资服务,有效克服传统线下融资业务面临的痛点难点。后续,上海清算所将会同商业银行持续拓展清算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更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加强监督保障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上海是国内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比重为36.8%。养老金融是其中重点文章。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胡勇表示,黄浦区老年人的比重高达44%。近年来,老年金融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的比重逐步上升,黄浦区通过政府引领和顶层制度设计,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升市场资源、社会力量的响应度与参与度,不断丰富养老金融服务内涵,共同促进养老金融发展壮大。
同时,他也注意到,老年人是金融消费者中的弱势群体。老年人越来越多使用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诈骗分子也“铆牢”该群体,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特别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骗术,以及谎称“以房养老”、交友、养生、书画收藏等形式的骗局。部分老年人金融知识较为缺乏,对金融权益侵害不敏感、对相关政策不了解,具有风险承受能力低、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等特点,因此在行业快速发展时期,保护好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重在风险防范,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消费者保护和适当性管理,防范道德风险,保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救命钱,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他建议在《草案》中增加“推动建设养老金融业务标准体系”相关内容,以加强对养老金融机构的约束,加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的监管,降低老年人在养老金投资、养老金融服务消费时的筛选成本,确保合适的客户买到合适的产品,防止在行业快速扩张阶段出现损害老年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乱象。
加强对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预防和打击
黄浦区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邵万权指出,非法集资、非法金融活动背后,往往可能涉及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涉众型经济犯罪往往涉及大量受害者,这些犯罪活动通过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手段,骗取公众钱财,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除侵害个人财产外,该类案件还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且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加强对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预防和打击,可以有效遏制这类犯罪,保护公众的财产安全;减少因经济犯罪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加强预防和打击,可以净化市场环境,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因此,他建议加强对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使公众能够识别并远离经济犯罪的风险。同时,通过公开审判和曝光典型案例,还可以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减少经济犯罪的发生。
他建议在《草案》中增加加强对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预防和打击,通过教育推广、案例警示等方式提升公众意识,更好化解涉众金融风险、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条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