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朱非
日前,记者从中国政法大学法治科学计量与评价中心了解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共收录了1991年以来的立项数据。1991-2023年法学学科的立项数量为5622项,共涉及近50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
其中,法学传统“五院”高校(即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立项数占总数的16.3%,中国政法大学以259项立项数占据榜首,西南政法大学近五年重点项目立项9项,为“五院”之首。
中国政法大学
近两年立项爆发增长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1-2023年)共259项。2004年立项数量首次达到两位数(10项),2022年和2023年爆发式增长至24项。近五年来,法学重点项目立项共6项,分别涉及知识产权法学(2019年)、法理学(2020年)、社会法学(2020年)经济法学(2023年)和法律史学(2023年)等法学学科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青年项目立项数据表现喜人,从2019年起逐年上升,至2023年,年增长率达68.2%。
西南政法大学
近10年年均立项13项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1-2023年)共221项。2010年首次增至两位数(11项),从2012年起一直保持两位数的立项数量,并于2021年与2023年达到最高(16项),最近10年平均每年立项13项。
近五年来,法学重点项目立项共9项,位于“五院”之首。刑法学领域相关项目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获得立项,法理学及经济法学领域相关项目均获2项立项。此外,知识产权法学领域获1项立项。
西南政法大学一般项目在2010-2023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7项至2022年的12项,年均增长4.59%,其中2020-2022年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年均增幅高达73.21%,是十余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
华东政法大学
2016年立项突破20项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1-2023年)共211项。2008-2011年历年数量直线式上升,并于2011年达到16项;2016年首次突破20项,创历史新高;2017-2023年表现较为平稳,立项数量在6-13项之间。
近五年来,法学重点项目立项共3项,2019年-2021年各1项,分别涉及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和行政法学领域。
自2014年开始至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一般项目数量均多于青年项目,但2021年和2022年开始出现了青年项目数量高于一般项目的现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去年立项增至14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1-2023年)共135项。2017年再次增长至10项,2022年首次达到11项,2023年增长至最大值(14项)。
近五年来,法学重点项目立项共4项。其中,2021年立项3项,分别涉及民事诉讼法学、法理学、社会法学和民法学领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一般项目2021-2023年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年均增长183%;青年项目2019-2023年增长趋势明显,年均增长41.42%。
西北政法大学
2017及2018年立项最多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1-2023年)共93项。2017年和2018年达到最大值,均立项8项;2019-2023年立项数量在3-4项之间。2014年获得过1项重点项目立项。
西北政法大学一般项目2016-2018年增长最为明显,年均增长达到100%;2019年仅立项1项,2020-2023年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26%。
国家社科基金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资助项目,旨在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学术发展和创新。该项目自1986年设立,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遵循科学化、规范化的原则,强调公平竞争和择优立项,特别关注青年研究者和边远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等,每年评审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