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为切实关注“一老一小”这两类群体,今年,市政府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将“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项目列为本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记者昨天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截至7月底,本市“完成1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实事项目有序推进,总体进展良好,全市16个区累计完成733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完成任务占比达61.1%。其中,静安区、松江区在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先试先行,已全部完成年度改造任务。
今年3月,市绿化市容局出台了《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持续做好2024年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的通知》,明确了本市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的三年总体目标,即2023至2025年期间,对全市具备改造条件的环卫公厕全部完成适老化适幼化改造。
其中,2023年已完成改造227座,2024年计划完成改造1200座,2025年对具备改造条件的环卫公厕实现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全覆盖。
记者获悉,今年,市绿化市容局在2023版《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标准和验收标准》(试行)的基础上,还结合各区公厕具体实际情况予以修改完善,全面听取了各区意见和建议,编制完成了2024年版《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标准和验收标准》并予以下发。
今年的改造,市绿化市容局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实行分级分类改造。同时,广泛听取市民群众对于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围绕解决老人、儿童及其他特殊人群的如厕困难,提高公厕人性化、精细化、智能化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本市公厕服务能级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