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卫芳
据报道,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最近,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当年轻人喜欢的食品饮品加入中药成分后,似乎增加了一重养生元素,因此大受欢迎,销售火爆。
近年来,中药餐饮作为一种新的养生赛道悄然兴起,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于是,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等中药餐饮便应运而生,而且也让中药餐饮“火出了圈”。
但“中药餐饮”真的能养生吗?对此,有一些消费者表示质疑:喝中药都要按照剂量服用,奶茶、面包里的一点点中药成分有用吗?中医忌寒,罔顾食物相生相克的中药冰淇淋真的可以起到养生作用吗?同时,还有消费者反映,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饮品,价格往往较高。市面上,38元一个的中药冰淇淋、52元一个的中药面包售价远超同品类商品,中药餐饮是否是一种营销噱头?可见,“中药餐饮”养生并不靠谱,很可能就是“智商税”。
而且,专业人士也提醒,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各异,适合的配方也不同。商家想要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做好很难,健康与味道好之间也不容易平衡。这说明,“中药餐饮”养生也并非人人适合,还需因人而异,慎重食用。
因此,笔者以为,对“中药餐饮”还需“科普+监管”。一方面,相关权威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科普的主体责任,不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中药餐饮养生知识的普及,让广大消费者知晓中药餐饮养生并非人人适合,还需因人而异,慎重食用。切忌盲目购买食用,既被收割“智商税”,还伤害身体。
另一方面,食安委、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也应对中药餐饮市场加强必要的监管,一旦发现无良商家使用劣质药材,或定价虚高,就应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还付出“禁业代价”,更付出“法律代价”。
同时,商家要树立“诚信经营”理念,不能只注重营销噱头,一味地将中药元素简单粗暴地加入产品中,更不能因为添加了中药成分就定价虚高。而且,商家应注意药材的品质,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药品监管法规,更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性,毕竟中药餐饮不等同于药品,不可盲目食用。而且,消费者须知养生在于平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如果一边暴饮暴食,昼伏夜出,一边又想通过吃几款中药餐饮来养生,那显然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