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近日,“2024年首批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研项目榜单”公布,其中包括35家单位的67个博士后科研项目,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材料科学和法律服务等领域。记者了解到,这是上海首次将博士后科研项目设在律所内。
首批成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的律师事务所有3家,分别是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相关的研究均以高质量法律服务为导向,涉及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法律风险,集成电路行业的合规政策,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等等。
“以前关于博士后人才的新政大多侧重于理工科领域,但法治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科创项目融资以及新兴业态规制等方面,法学人才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煜华举例,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法学博士后能够协助科研团队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确保科研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并转化为实际应用。
浦东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爱武表示:“区司法局推出法学博士后科研项目,推动律所成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这是从0到1的突破,可以源源不断地让浦东聚天下高端法治人才而用之。”据了解,今年1月,浦东新区司法局推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5所高校与浦东10家律师事务所达成法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合作意向,并分批指导律师事务所申报博士后科研项目。今年上半年,共有6个申报项目成功立项,并纳入“榜单”,现正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法学博士后。
“浦东有300多家律所,100人以上规模的大所有15家,首批入围的律所都是百人大所,他们办理的资本市场、国际贸易的案子比较多,对法律高端人才需求强烈。”浦东新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招聘的博士后包括4个专职和2个兼职。研究的科研项目与浦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并将为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奠定前期调研的基础。
如德和衡律所的课题是通过研究全球集成电路行业贸易合规政策和中国企业的现状,为完善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贸易合规政策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有助于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锦天城律所则关注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中联律所的科研项目聚焦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及其创始人、家庭面临的法律风险的筛查和防控,这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的课题。”孙煜华说,创新型企业可能遇到知识产权侵权、合同纠纷、股权争议等各类法律风险,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挑战还会日益复杂,如何有效筛查和防控法律风险,是这类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他说:“企业家是企业的生命所在,依法保护企业家,尤其是科技专业但法律不专业的企业家,就抓住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