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热浪让各类避暑神器迅速走红,各种冰丝面料的产品成为了消费者的新宠。部分网友认为“冰丝”是夸大宣传,是“智商税”,并不能让人感觉到凉快。专家分析,这种说法有待商榷。目前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纺织行业标准来明确定义“冰丝”的概念,“冰丝”只是一种用于营销的名称。而“冰丝”类产品本身确实能带来一些凉感,只是不那么持久。
“冰丝”确实能带来凉感,只是不那么持久
“冰丝”材料到底是什么?它能否带给人清凉的感觉?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宋立丹分析,目前市面上的冰丝床品主要采用化学合成纤维涤纶或者锦纶织造而成,或者采用这两种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通过混纺、交织等方式织造而成。
“冰丝”面料的“冰感”从何而来?国标GB/T 35263-2017《纺织品接触瞬间凉感性能的检测和评价》将“接触瞬间凉感”定义为“皮肤与低于其温度的织物接触瞬间,引起皮肤表面热量快速流失、温度瞬即下降,再经过皮肤中感温神经末梢反馈到大脑后形成的凉爽感觉”,并采用“接触凉感系数qmax”来定量评价面料的凉感。当qmax≥0.15J/(cm2·s)时,才能认定该纺织品具有接触瞬间凉感性能。
另外,导热系数是衡量材料导热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导热系数越大,材料传导热量的效率就越高,人体就会感觉越凉快,常见纺织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在0.042~0.337W/(m·K),其中锦纶(又称尼龙)的导热系数最高,可以达到0.244~0.337 W/(m·K),应用在很多提供凉感功能的产品中。在常用的纺织纤维中,锦纶和涤纶的导热系数比较高,在与人体接触时能较快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使人获得较为明显的凉感。
此外,在合成纤维的制造过程中,将微量的玉石或云母等矿物质的纳米状粉末加入到纤维中,利用这些矿物质导热性能好又吸热慢的特性,可以进一步增强纤维的凉感功能。但是这种瞬间凉感往往不能持续,也许您躺久了需要翻个身到旁边的床单上才能再次感受到“凉感”。
消费者在选择这类冰丝床品时,查看产品是否明确标示了“接触凉感系数qmax≥0.15J/(cm2·s)”,该数值最好能达到0.2以上。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注产品的吸湿透气性,建议优先选择由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例如粘胶纤维、莱赛尔纤维)交织而成的产品,因为纯涤纶或者纯锦纶面料的吸湿透气性较弱,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入可以提高产品的吸湿透气性。
麻将凉席为何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炎炎夏日,如何挑选合适的床品,提高睡眠的舒适性,成为许多消费者的关注点。说到夏季床品的凉感,很多人会想到竹制的凉席,特别是风靡一时的麻将凉席。经过加工的竹块通过绳线穿编起来,人躺到竹席上时凉感十分明显。这是因为竹子的导热性能相比纺织纤维会突出很多,制造凉席的主要材料毛竹的导热系数在0.3~0.5W/(m·K)。
同时,绳线穿编的结构制造了竹块之间的空隙,有利于增加空气流通,提高小范围内的空气对流来增加散热。但是凉席的这种很强烈的凉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扛得住”,而且竹席的硬度较大,往往一觉醒来,脸上身上会留下竹席的压痕。同时,由于竹子的成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木质素,具有天然的疏水性,导致其吸湿性能欠佳,舒适性并不佳,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麻将凉席似乎在近几年离我们越来越远。
老粗布、麻纤维也适合夏天使用
“老粗布”床品这些年在夏季也逐渐流行起来,传统的老粗布是手工在老式织机上织造而成的纯棉织物,现在市场销售的老粗布床品一般是使用较粗的纱线采用“双股并织”的工艺在高效率的自动化织机上织造而成。老粗布面料的纤维之间和纱线之间都含有大量的空气,增加了空气对流散热。
此外,麻纤维材质的床品也特别适合夏季使用,其具有天然的中腔结构,纤维纵向表面分布许多裂纹和孔洞,这种结构有利于对皮肤表面汗液的吸收和排出。同时,麻纤维含有多种天然的抑菌成分,具有“与生俱来”的抑菌作用,适合夏季使用。但由于麻纤维是从麻植株的茎部韧皮组织中提取的,在亲肤感上不及棉纤维。消费者也可以选择棉麻混纺床品,其具备了麻的吸湿性和抑菌性,也兼具了棉的柔软舒适性。
专家建议,在床品选购时,消费者要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重点查看产品标签或者水洗标上标注的材质、产品标准等,选择符合国标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床品,婴儿使用的床品必须满足A类安全技术要求。在床品的清洗方面,由于夏天容易出汗,建议提高床品的更换和清洗频率,保持清洁、干爽和卫生。 (来源:科学辟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