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档案钩沉

38人目睹一场凶杀案,无一人报警

沉默的目击者

尚法斋

本文字数:3102

纽约时报对该案的报道 资料照片

  □  尚法斋

  1964年3月13日,美国纽约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奸杀案,从受害者遇害之初到整个凶杀案结束,整整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共有38个人目睹了此案,然而却没有一人伸出援手,导致一个花样年华的姑娘就此殒命。

  妙龄女子遇袭

  吉蒂和朋友一起合伙经营着一个小酒吧,酒吧生意一直很好,在很多女孩还需要靠父母和男人生活的年代,吉蒂已经能够用自己赚的钱买一辆心仪的汽车了。

  吉蒂买车原本也是出于安全考虑,虽然她的酒吧开在繁华街区,但她的住所位于皇后区一处安静的园区内,每天晚上她回到住处已经是深夜了,对她这样的年轻女孩儿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1964年3月13日凌晨3点左右,吉蒂开车回到住处,她将车停到车位后,便锁上车门往家走去。从下车地点到住所这条路,每到深夜就会显得很昏暗,路上基本不会有什么人,尽管每天都在走这条路,但吉蒂依然会觉得害怕。正当她准备加快脚步时,身后忽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吉蒂不由得紧张起来,她条件反射般地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快步向莱弗茨大道走去——那条街上有一个酒吧,也许这个点还没有关门。

  吉蒂一路小跑,身后那个脚步声也尾随而来,她一路祈祷,但愿那个酒吧还开着,可到达酒吧门口时才发现,酒吧已经打烊了。身后的脚步声也已经逼近,没等吉蒂反应过来,一名男子已经将她推到了墙边。

  男子扬起手中的刀,捅向吉蒂的后背,被捅了一刀的吉蒂疯狂地挣扎起来,一边跑一边高声呼救:“救命,天啊!谁能救救我……”

  纽约的3月天气依然寒冷,当时又是在深夜,很多人睡得很沉。仅有个别人爬起来,打开窗户看了一眼,莫泽尔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公寓离吉蒂仅30米的距离。

  莫泽尔听到动静后披上睡衣,睡意朦胧地打开窗户,一股冷风直往屋里灌,他本想立马缩回被窝,但他看到了倒地不起的吉蒂。而她身后站着一名男子,男子左右张望着,手里拿着一把刀。

  此时附近已有好几户人家亮起了灯,但男子显然不是很在乎,正当他举起手中的刀准备砍向吉蒂时,莫泽尔大喊道:“男人,你最好放开那个女孩!”

  听到莫泽尔的声音,男人发现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探出头来,心虚的他快速逃走了。吉蒂赶忙从地上爬了起来,见吉蒂还能站起来,莫泽尔以为她没有什么大碍,于是赶紧将窗户关上,又躺回了被窝。

  男人离开后,吉蒂没有选报警也没有求助。她没有意识到,此刻她的危机其实并没有解除!

  去而复返的罪犯

  袭击吉蒂的男子离开现场之后回到了自己车里,他本想驱车离开,但是他等了会儿发现并没有人出来,而且也没有警察前来,忽然改变了主意。他回到作案现场,循着地上的血迹去找受伤的吉蒂。

  吉蒂在往回走的路上越走越虚弱,或许是因为流血过多,她感觉自己再也走不动了,于是在离家十几米远的一个咖啡馆前停了下来。

  咖啡馆旁边有一道楼门,吉蒂推门进去,想要寻求帮助,可刚走进门就倒在了地上,她已经没有力气再喊救命了。

  吉蒂没有等来拯救自己的天使,而等来了伤害自己的恶魔。

  看到那个面目狰狞的凶手,吉蒂用尽最后一丝气力喊出了一句“救命!”

  吉蒂的呼喊声惊醒了二楼的罗斯。罗斯走到门口,趴在门上听了一会儿,那个声音应该就是从他门口的楼梯间里发出来的,虽然他很害怕,但好奇心还是驱使他缓缓地打开了一个门缝。

  门外那个男子正疯狂地挥舞着手上的刀,对着吉蒂乱捅,罗斯没有胆量上去救女孩,而是悄悄地将门关了起来。随后罗斯给隔壁邻居打去了电话,邻居也很害怕,还请求罗斯赶紧到他家里去,两人一起做个伴。罗斯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那个恶魔就在门口,他不敢出去,想来想去决定从窗户上爬过去。

  罗斯爬到了邻居家里后,他们又打电话给旁边的邻居,让他们注意安全,旁边的邻居称自己认识吉蒂的室友,于是又打电话给了吉蒂的室友索菲。

  索菲接到这个电话后,抓起一件外套就赶忙出了门,她以最快速度抵达案发现场,可惜凶手已经离去,只留下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吉蒂。

  吉蒂浑身上下都是伤口,并且衣衫不整,头发也被抓掉了许多,那个时候她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看到索菲时,她嘴里一直不停地发出呜咽声。

  索菲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她流着眼泪替吉蒂按住伤口,一边呼喊楼上的人,请求他们报警,或者打电话给医院。

  几分钟后,警察和医生都赶来了,他们把吉蒂紧急送往了医院,只可惜,吉蒂受伤太重了,还没有到达医院,她就没有气息了。

  法医报告显示,吉蒂身上大大小小的刀伤有三十多处,并且死前还遭到了侵犯。

  从出事之初,到吉蒂断气,其间不过半个多小时而已,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沉默的目击者们

  事情发生后没几天,凶手莫斯利就被警方逮捕了。与此同时,这个案件也突然轰动了起来,因为《纽约时报》对本案进行了报道。

  报道中,《纽约时报》将重点聚焦在案发过程中的那些目击者。据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整个案发过程当中,有38名目击者。整整半个小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报警,没有一个人去帮帮吉蒂,还有什么比这更恐怖的呢?

  看了这篇报道的人都纷纷将矛头指向这些围观群众,认为他们才是杀死吉蒂的罪魁祸首,甚至有很多记者还涌向这个街区,为了采访那些目击者。他们一遍又一遍问着:

  “请问你当时在做什么?”

  “吉蒂死了,你心里的感想是什么?”

  “你有没有后悔?当时如果花上半分钟时间给警局打一个电话,可能事情结局就不一样了。”

  整个街区,不管是目击者还是非目击者都被搞得很头疼,一段时间后,有些人受不了舆论的压力,选择搬走了。

  被捕之后,莫斯利一直显得很淡定,他脸上丝毫没有大难临头的感觉,在审讯的过程中,他甚至还坦言,吉蒂不是他杀害的第一个人,还有一个死者叫安妮·梅·约翰逊。

  莫斯利脸上全程带着笑意,毫不忌讳地跟警方讲述自己的作案手法:“看着她们恐惧的表情,和撕心裂肺的惨叫,我就会很兴奋,有的时候我甚至不想让她们死得太快,那样我的快乐就会减少很多。”

  当问及他杀害吉蒂的原因时,莫斯利坦言,只因为她是个女人,在他看来,女人很令人讨厌,“她们更多的时候像苍蝇,总在你身边不远不近的地方烦你,而你又难以驱赶,不过好在总有那么一两只会落在你能拍到的地方。”

  莫斯利说的话令人震惊,而他之所以会这样肆无忌惮,完全是因为他请了一个“王牌律师”。

  这名律师叫斯帕罗,在当地有一个说法,不管什么样的案子,只要能请到斯帕罗,那离胜诉就不远了。

  对于莫斯利这个案子,按照美国当时的律法,他肯定是死刑无疑了,毕竟他的作案手段太凶残了。

  斯帕罗团队在向莫斯利询问案发时间详情时,莫斯利说得云淡风轻,将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很到位,仿佛他屠宰的只是一头牲畜。待他说完后,斯帕罗的助手再也忍不住了,冲出去呕吐了起来。

  斯帕罗简单地整理了这个案件,提出了可以用“精神异常鉴定报告”来替莫斯利逃脱罪责,可莫斯利却拒绝了,他很自信,也没有任何畏惧,甚至不屑用“撒谎”来为自己摆脱罪名,他认为眼前这名“王牌律师”应该能有更高明的方式。

  事实上,不管莫斯利愿不愿意,他都被做了精神评估,以及心理评估,心理学专家在和莫斯利聊完之后称:“他是一个偏执狂,极度自大又疯狂的偏执狂,他对社会的危害性很大。”

  这份报告最后还是被斯帕罗利用起来了,在法庭上,他成功地将莫斯利的命保住了。

  莫斯利进了监狱,他一辈子都出不来了,但他的结局不代表整件事情的结局,人们对这件事情始终耿耿于怀。

  凶案发生地点被大家称为不祥的地方,不祥倒不是因为凶案,而是因为住在这里的人都是冷血无情之人。

  起初,那些目击者只是逃避外面的舆论,想着时间久了大家便也忘了,但随着时间越久,舆论却越来越疯狂,甚至上升到了人身攻击。

  最后,当地居民不得不陆续站出来发声:“我以为有人已经报警了”“谁能料到那个疯子会去而复返呢?”“我住在这里没错,但当晚睡太沉了,根本没有听到呼救!”“很明显,凶手是个疯子,我冲出去只会多一具尸体而已!”“事实上我根本不知道报警电话!”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档案钩沉 B03沉默的目击者 尚法斋2024-08-27 2 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