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法斋
2004年的一天,李昌钰博士收到一封求助信。信是从夏威夷寄来的,内容是请李博士帮忙,调查他们那的一起不寻常的车祸,一同寄来的还有几张现场照片。这起车祸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车祸背后另有隐情
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希洛镇警局接到报警电话,在其辖区内的一段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接到报警后,李察谢洛警员立即出警,来到事发地,发现公路上停着一辆抛锚的私家车。
李察谢洛往车厢内查看后,发现这并不是一起寻常的车祸。据李察谢洛回忆:“我看见一名男性坐在后车厢,他的大腿上似乎躺着一个人,用毛毯盖着,我对他说‘受伤了吗?’他掀开毛毯,是一名女子,女子的下巴有一个很大的伤口,看起来已经没有了呼吸。”
李察谢洛认出,男子是莱恩警官,一名有着14年资历的老警员。他看起来似乎吓坏了,哆哆嗦嗦地向李察谢洛说出了事件经过:
这天,莱恩和妻子伊芳出门游玩,路上两人发生争吵,伊芳一气之下跳下车。莱恩开车回去寻找,掉头的时候好像撞到了什么东西,于是他下车查看,才发现撞到的是伊芳。也就是说,莱恩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将伊芳撞伤的。
警方在经过调查后,将这起案件定性为三级过失杀人,这意味着莱恩所面临的处罚将非常轻。然而,伊芳的家人认为很多疑点并没有解释清楚,比如伊芳和莱恩为什么要雨夜开车上路?莱恩掉头时,为什么会撞上伊芳等等。
但是,警方却似乎并不想深入调查。警方表现出来的不作为以及包庇自己人的行为惹怒了当地人,很多人来到警局示威,要求将案件调查清楚。于是,迫于压力,警方向远在5000公里外的康乃狄克州的李昌钰博士求助,希望李博士能帮他们破解谜团。
神探还原作案现场
李昌钰来到小镇后,第一时间了解了案情,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现场采集到的证物不仅非常少,而且最重要的证物,即伊芳的遗体已经被火化,而且还是在没有经过伊芳家人的同意下,莱恩私自火化的。此外,另一重要证物,即肇事的厢型车也不在警方手上,而是已经移交给车主莱恩。
遗体被火化,作为案发现场的厢型车也不见了,显然是有意为之。这不得不更加让人怀疑,伊芳的死到底是意外,还是蓄意谋杀?
在没有遗体与犯罪现场的情况下,要解开谜团,这对李昌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李昌钰来到事发时的路段,发现此时的路边除了伊芳家人摆放的一张遗照外,其他痕迹早已被大雨冲刷殆尽,无影无踪。
就在李昌钰愁眉紧锁时,从警方那边传来一个好消息。案发后莱恩所驾驶的厢型车被警方扣押,警方允许莱恩将车取走,不过要支付3000美元的扣押费。不知道是莱恩不想出这笔费用,还是他觉得案子已经判了便无所顾忌,并没有将车子取走。莱恩的这一疏忽,为李昌钰破案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李昌钰来到希洛警局,找到了那辆肇事的厢型车,并开始了细致的查验。
根据莱恩的供词,他是在倒车时不小心撞到伊芳,导致伊芳意外身亡。然而,李昌钰仔细检查了车毂,发现并没有任何撞击的痕迹,车轮上也没有残留的毛发和织物纤维之类的证物,说明莱恩的供词并不可靠,伊芳并不是死于撞击碾压。
接下来,李昌钰平躺在车底,用高亮度手电筒照射车底的每一寸角落,终于发现了几处常人难以察觉的毛发皮肤,以及一些干涸的棕色物质。
李昌钰对棕色物质进行样本采集,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就是人的血液,且血型与伊芳相同。
仔细检查了车厢内部后,李昌钰发现事实和莱恩说的有天壤之别。李昌钰仔细观察了车厢内血迹的分布情况,发现前座侧板上有大约30公分长的血迹,车门上有模糊的血迹和血滴,驾驶室前车窗上则有溅血痕迹。
此外,车厢顶上有大块模糊的血迹,这引起了李昌钰的高度重视,他判定,这是沾了血的头发在车厢顶部移动摩擦时所留下的痕迹。与此同时,遮阳板上也有类似的血迹,这些血迹都是伊芳的头发留下来的。将这些血迹的轨迹连接起来,就可以看出伊芳头部的移动方向,即从驾驶室向车厢移动。
不过,最让李昌钰感到疑惑的是,驾驶室中控台中段的血迹,这些血迹呈飞溅状,数量大概有100滴。
假如当时的情况真的如莱恩所供述,在不小心撞到妻子后,他将妻子抱到了后车厢,那驾驶室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血迹呢?显然,莱恩撒了谎。
中控台上出现的这些喷溅状的血迹,李昌钰通过推演判断,这是在撞击下形成的。血滴的形状和位置,同样可以提供很多信息。李昌钰计算出每一滴血溅到车体时的角度,再根据血滴溅射的轨道,往回推算血滴的来源之处。
经过推算,最后事实显示,当时伊芳坐在驾驶室,而并非莱恩所说的坐在后车厢。更重要的是,通过仪表盘上的血迹的形状分析,发现这些血迹并不是一次溅上去的,而是至少分四次溅上去的。
如果血迹是莱恩在驾驶室殴打伊芳时溅上去的,那就说明,当时伊芳至少遭受了四次殴打。
在车厢的侧面,还有一些痕迹非常浅的血迹,已经难以看出其具体形状。
李昌钰用一种特殊的显影剂喷在车厢上,这种显影剂即使遇上非常轻微的血迹,也会产生反应并显色。在显影剂的作用下,一只手的印迹显现了出来,很明显,这是伊芳在她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痕迹。
根据这些线索,李昌钰强烈怀疑莱恩的供词作假,事实并不是真的像他说的那样。
这时,调查人员得到了另外一个线索。就在伊芳出事的前一个礼拜,她曾向当地的求助热线打过一个电话。据接线员透露,伊芳在电话里说她活不过圣诞节。一开始接线员还以为她想要自杀,但是随后伊芳说道,丈夫准备谋杀她,丈夫不仅透露了谋杀的时间和方法,还透露了谋杀后如何逃避惩罚,这一切让她感到非常害怕。然而,当接线员问她需要什么帮助时,伊芳却拒绝了,她只是对接线员说:“我希望在我死了之后,你能代我说出实情。”
对于伊芳留下的遗愿,她的家人并没有感到很吃惊。因为在此前,伊芳的家人就经常发现她身上有各种淤青和伤痕,对此伊芳解释道这是不小心撞到门上造成的,但是家人并不相信伊芳的说辞。
经过对莱恩的进一步深入调查,警方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在伊芳死亡前不久,莱恩背着伊芳偷偷买了保险。根据保险协议,假如伊芳死于车祸,莱恩将获得两倍的理赔。这个发现是这起案件的转折点,这使得警方更加相信,这是一起谋杀案。
李昌钰将所收集到的证据提交给希洛警局,警方立即将莱恩逮捕,并以谋杀罪将其起诉。
抓住漏洞拆穿谎言
然而,在审判时,莱恩矢口否认是他杀死了伊芳,对于警方的提问,他一一作了解释。比如,当警方问及伊芳为什么跳车时,莱恩镇定地回忆了当时所发生的事情的细节。莱恩说,当时他怀疑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想去做亲子鉴定,伊芳听后整个人变得歇斯底里,最后跳下了车。
警方又问,驾驶室出现的大量血迹是怎么回事?莱恩回答,不小心撞到妻子后,他先是把满身是血的妻子抱到驾驶座位上,准备立即开车去医院。但是此时伊芳已经没有意识了,驾驶座位上难以安放,于是他又将妻子从驾驶室拖到后车厢,因此在中控台和车厢顶部都留下了大量血迹。
莱恩是一个有着多年经验的老警员,这些证词在上法庭前已经在他脑海里过了无数遍,所以法官一时间很难找到漏洞。然而,李昌钰却听出了莱恩供词里的漏洞。
首先,莱恩说他是先将伊芳抱入驾驶室的,那么,驾驶室首先出现的应该是静态血迹。但是根据现场勘查,李昌钰发现,遮阳板和车厢顶上的血迹明显不是静态血迹,而是伊芳的头被顶到车厢车上,随后在挣扎过程中头左右晃动所形成的动态血迹。也就是说,当时车厢内出现过打斗的痕迹。莱恩将伊芳从驾驶室拖到后车厢时,伊芳并不是向莱恩所说的那样失去意识,而是不停地在挣扎反抗。
其次,李昌钰在前座的金属螺帽上发现了血迹与头发,螺帽的形状与伊芳头顶伤口的形状相符合,这也证明伊芳生前曾遭受过击打,从而大量流血。莱恩说,伊芳在跳下车后,他掉头回去寻找,途中不小心撞上伊芳,随后他将伊芳抱上车。
李昌钰用事实推翻了这个说法。车厢地板上的血液,很多是未经雨水稀释的,也就是说,在被车撞之前,伊芳就已经在车内大量流血。
李昌钰猜测,莱恩先是在车内将伊芳打晕后丢到公路上,故意开车将伊芳撞死,然后再将伊芳抱上车,伪造成不小心将伊芳撞死的假象。
于是,检察官问莱恩,他将伊芳抱上车的时候,她身上是干的还是湿的。如果莱恩回答是湿的,那就不能解释为什么车厢内还有很多未经雨水冲刷的血迹;如果他回答是干的,那法官很明显知道他的睁眼说瞎话,因为谁都知道那天晚上下着大雨。莱恩被证据逼到了死角,最后,他只能摇摇头,说记不清楚了。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搞清楚,那就是莱恩在击打伊芳时,所用的凶器是什么?如果不能找到这个凶器,那就不能形成闭环的证据链。
李昌钰在车门上20根断裂的头发上找到了答案。通过高倍镜对头发断裂处进行拍照,李昌钰发现伊芳可能是经历了某种钝器击打,破坏了角质层和头发纤维,导致头发一分为二。莱恩使用的凶器应该是一种趁手的、并且平时常用的,很有可能就是他的警用手电筒。
调查人员立即去莱恩家并搜到了那支手电筒,果然在上面发现了一些血迹和头发纤维,证明李昌钰的推断是对的。
最后,陪审团判定莱恩的谋杀罪名成立,莱恩被判处无期徒刑。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