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王湧
本报讯 小区干湿垃圾混装,垃圾车一拖了之,倾倒时是否能够实现追溯?借助“数字+”,如何精准感知沿街商户燃气泄漏……正值第十八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十月论坛月,近日,上海市城管执法研究会举办第八届城管论坛,本届论坛聚焦“城市管理与智能化”主题。
“沪ER××××湿垃圾清运车辆,存在部分杂质混运情况,两周时间内已累计发生19次……”这是一则从“上海市垃圾分类综合监管平台”上发出的报警。登记着车牌号、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和问题照片的相关信息随即被推送至某区环卫管理部门账号。
该区环卫管理部门接到派单事件后,很快根据作业车辆车牌号追查到该车辆服务的街镇,随后对相关小区开展湿垃圾分类品质专项检查,指导小区加强垃圾源头分类工作。通过倒查,实现垃圾分类问题溯源至街镇、社区,是“数字+”赋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真实写照。
记者获悉,上半年,通过该系统共发现各类预警事件约900件,实现了从发现到流转、从整改到销项的闭环管理,确保了源头端生活垃圾分类质量保持稳定。
而城管部门第三方辅助力量也在通过数字技术的升级,助力执法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以燃气泄漏问题为例,过去,相关部门会采取逐家上门检查的方式,查找泄漏线索,这种工作方式负荷重,检测效率不高。”上海宗保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璞介绍,而今,通过将激光甲烷遥测仪搭载在巡查车上,可以实时、精准、动态地感知沿街商户燃气泄漏。“截至9月底,浦东新区累计智能感知沿街商户燃气泄漏一级隐患57起,对沿街商户涉及燃气违法行为立案调查21起。”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