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事

打破区域壁垒,“一刻钟逛完沪苏浙”

——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水乡客厅项目组

谢钱钱

本文字数:1253

  □  记者  谢钱钱

  鱼肥虾美,稻香池澄。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的太浦河上,施工队紧锣密鼓地作业,一座深度链接三省一市的建筑方厅水院拔地而起。这里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未来,人们将在这里实现“一刻钟走完沪苏浙”。

  跨省项目推进的背后,离不开制度的创新。方厅水院建设前期、项目审批等阶段如何突破区域壁垒、跑出加速度?近日,记者采访了水乡客厅建设主体——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新公司”)。

  桑基鱼塘、方厅水院……示范区中作示范

  “南侧的塘我们一比一复刻了传统的桑基鱼塘循环系统,北侧的塘我们打造了净水养殖循环系统。”“近岸处点缀的这些水杉林,通过水泥结合的方式起到了固土的作用,同时也为游客创造多层次的观赏价值……”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水乡客厅是两省一市共同打造的功能样板,将塑造“一点、一心、三园、三区、三道、多村”的新江南风貌。作为“三园”之一的桑基鱼塘展示园,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科普研学、旅游休闲为一体,而“蓝环”工程则打造了一条畅通水乡客厅的“乡村生态水道”。

  今年8月,方厅水院跨域步行桥全面合龙,标志着沪苏浙交界处慢行系统跨域贯通。

  “目前的上海馆、江苏馆以及三座人行连廊正在进行外立面和内部装修,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可以完工,我们力争2025年5月实现整体项目竣工。”项目经理江峰介绍道。四角坐落的沪苏浙皖的主题展示空间以及主馆,在未来将承载跨域人文交流、重要会议、专业会展等功能。

  打造跨域项目开发新标杆

  方厅水院的跨区域施工建造涉及大量的审批工作,以及建造、监管等方面的不同标准。由沪苏浙两省一市等比出资、共同发起成立的长新公司作为方厅水院的建设主体,在打破这一难题中挑起了担子。

  “从水乡客厅项目组开始工作起,我们一直秉持着‘打破边界,但不打破隶属’的工作模式。”项目前期主管任国威告诉记者,“这就要求项目推进更多依靠三地将不同的管理手势转化为统一、可落地的制度性安排。”据悉,项目组在前期组织参与了近百场的协调沟通会。“例如,方厅水院项目实施前期,我们协调组织青浦区、吴江区和嘉善县开展方案预审,同时组建三地联合审图专班,依据三地不同标准,以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形成方厅水院审图标准。”任国威说道。

  “跨域步行桥是全焊接的钢结构桥梁,对合龙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三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都是独立的。”江峰表示,“当时邀请三地的测绘专家一起商量,想了很多技术上的办法,最大程度保证桥梁合龙施工的精度和效率。”据悉,总长约270米的桥梁,最终实现了合龙段误差在5毫米以内。

  此外,三地还探索了“由两地委托一地开展招投标工作”等,形成了一套集立项、审查、招标、审批、监管“五位一体”的一体化审批新模式,方厅水院也实现了建筑跨三地、审批“一张证”。“水上客厅象征着三省一市汇聚发展,打破壁垒、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各展所长。”长新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翊元说道,“我们将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全面推进水乡客厅建设,加快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塑造跃升。”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城事 A05打破区域壁垒,“一刻钟逛完沪苏浙” 谢钱钱2024-10-28 2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