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王洁
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飞速发展。据统计,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美容市场,年手术量超过1000万例。同时,由于大量非法行医、虚假宣传导致的整容失败甚至死亡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日前,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通过剖析两例医疗美容事故案例,警醒读者美容整形背后的风险。
【案件回顾】
“除皱针”导致休克
李某是一家月嫂公司的老板,事业成功的她开始注重起自己的“脸部工程”,为了让肌肤回春,她尝试注射袪皱针。
一天下午,医师王某给李某做美容祛皱,王某先在李某脸部涂抹并敷上麻药,然后给李某脸部额头注射祛皱药品(Ⅲ型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据王某说,在注射的过程中,他发现李某脸部有明显疼痛的表情,就又往美容针里添加了麻药(利多卡因)在脸部注射,谁知几分钟后李某出现呼吸急促,端坐起来喘不动气,后王某马上拨打“120”将其送医院抢救。李某被送医院时已无自主呼吸,心率40次/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为什么李某在注射了祛皱针后会不省人事?为了明确李某的死亡原因,法医对她进行了尸体解剖。尸体检查发现,李某咽、喉水肿,气管及支气管腔内存在较多分泌物,显微镜下见喉头、气管、肺间质及肠黏膜下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高度淤血水肿,具有过敏反应的病理学特征。经检测,李某血液总IgE超出正常值范围,眉间皮肤中检出利多卡因成分,与其补充注射麻醉用药史相符。结合案情经过、临床症状及李某死亡过程分析,其符合脸部局部注射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特点。
同时,检查中未发现李某有原发性致死性疾病,未检见致命性机械性损伤和机械性窒息的尸体征象。经毒物检验,她的血液和胃内容物中也检出其他常见毒(药)物成分。
据此,法医最终认定李某是脸部注射后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肉毒素导致过敏反应
无独有偶,33岁的燕子(化名)也是因为打了肉毒素等美容针后死亡。
一天中午,燕子在某医疗美容门诊部微创科注射了一针肉毒素和两针玻尿酸,下午3点多与朋友吃完饭后感到身体不适,于是就睡下休息。一小时后她到客厅转呼啦圈,紧接着发生呼吸困难被送院急救,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法医在燕子血液中检测出微量利多卡因成分,与其用药史相符,其注射A型肉毒素、利多卡因与出现过敏反应具有一定相关性。经解剖检查,死者脑、心、肺等器官均未见导致猝死等疾病的病理学改变,亦未发现致死性机械损伤和机械性窒息等法医病理学改变。此外,经毒物分析,死者血液和胃内容物也未检测出常见毒物成分。
最终,鉴定意见显示,燕子符合因过敏反应引起喉头高度水肿、高度肺水肿,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死亡。
【鉴定人说】
从法医的视角而言,医疗美容存在诸多潜在风险。
首先,手术风险不可小觑。大部分医疗美容操作具有创伤性和侵入性,可能引发感染、出血、坏死等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轻者整容失败带来心理创伤,重者可能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一些诸如皮肤疤痕、神经损伤、组织变形、慢性炎症等并发症可带来长期、难以预测的不良影响。
其次,药物不良反应多发。注射类医美产品因其微创,实施方便,效果立竿见影而广泛应用,但其使用的药物如肉毒素、玻尿酸和利多卡因等,均存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呼吸困难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一些机构可能使用劣质或未经批准的医美产品,使风险加剧。
此外,非法行医问题也不容忽视。尽管医疗美容服务已纳入医疗活动管理,然而由于需求巨大,大量非法或擦边的医美机构和速成“医生”仍然充斥市场,为医美消费者安全理下隐患。
对此,我们呼吁大家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观。首先,提高自我认知,每个个体都独一无二,外貌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全部。其次,强调健康至上。健康的身体是个人幸福的基础,任何医疗美容项目都应该以不损害身体健康为前提,消费者应谨慎评估潜在的健康风险,而非盲目地追求美丽。最后,要谨慎选择机构。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至关重要,仔细审核医生资质和手术经验,切勿贪图便宜或轻信虚假宣传而受骗。最后,要提高风险意识。在接受任何医美项目服务前,要全面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病理学研究室副研究员 李正东)
鉴定锦囊
如果在医美过程中不幸发生事故,死亡原因鉴定是案件调查的关键。
死亡原因鉴定不仅需要法医专家进行专业的尸体解剖,还需要结合其他检验结果综合判断,以便为相关部门调查或处理案件提供客观证据。
主管部门及当事人在委托死亡原因鉴定时,应注意:一是要选择高资质和声誉良好的司法鉴定机构,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毒(药)物检测和法医病理学检查能力。二是及时封存并保留所有相关合同、沟通记录、医疗记录等文件,提取相关药品、器械、监控视频、既往病史等资料,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尽早进行尸体解剖以保证死因鉴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法医学尸体解剖虽然对死亡-尸检间隔时间无特别规定,但通常建议尸体解剖应在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长至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