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声音

大庸城的困境是“古城热”酿下的苦果

刘少华

本文字数:911

  □  刘少华

  据媒体报道,近期,大庸古城项目备受外界关注。这一项目投入总金额约25亿元,运营3年多累计亏损已超5亿元;今年上半年仅2300人购票,日均购票人数不足20人。

  斥巨资,建古城,梦想着日进斗金,结果是一座座仿真古城拔地而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些人造古城游客并不买账,以至于不少古城门可罗雀。

  大庸古城的日子不好过,其实国内不少古城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古城宣传里把自己说得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有历史文化特色,可谓天花乱坠。可在游客眼里,这些古城却毫无吸引力可言,要么就是商业一条街,要么就是一堆仿古的房子而已。

  投入大,回报低,所谓的古城变成了一张有名无实的名片。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的确值得反思。

  古城当然很好,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建古城。从决策层面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推进人造古城项目时,往往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规划论证。他们盲目跟风,认为只要有资金、有土地、有资源,就能打造出吸引游客的景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游客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独特的卖点,人造古城项目很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另外,决策者在推进古城项目时往往又好大喜功,过于乐观地估计了项目的收益和前景,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这种决策失误,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给地方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从经营层面来看,人造古城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这些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费用,包括建筑维护、环境保洁、安全保障等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游客数量不足,项目的收入难以覆盖这些费用,导致经营陷入困境。此外,一些项目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古城既然建了,那也不能空着、闲着,应该想办法尽量利用起来,把资源盘活。这就要求这些人造古城要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旅游+”新模式新路径,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

  发展古城旅游无可厚非,但不能盲目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今大庸古城的困境就是跟风建古城所酿成的苦果。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声音 A03大庸城的困境是“古城热”酿下的苦果 刘少华2024-11-15 2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