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远
“今年5月,接到援助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的通知后,心中既欣喜又忐忑。欣喜的是可以亲往高原学习,忐忑的是对未知高原的不安和如何施策见效的迷茫。但很快,我调整了心态和做好了准备,随着组织一声令下,坚定地踏上了援青之行。”这是刘磊到果洛州中级人民法院后写下的回忆。
刘磊是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的法官,经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果洛州中级人民法院沟通,他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邱纯杰一同来到数千里之外的果洛。
初到果洛
从西宁到果洛,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刘磊和邱纯杰从一开始的激动和兴奋,被随之而来的高原反应一点一点吞噬,变得默不作声。
缺氧引发的头痛,是初上高原人们的“第一难”,他们两人也不例外。从海拔4米的上海到平均海拔4000米的果洛,头痛使得他们无暇顾及窗外以前从未见到过的旖旎景色。
七个小时后,刘磊和邱纯杰如期到达果洛州中级人民法院。简单而又热情的欢迎仪式后,两人来到了提前准备好的宿舍。
到了宿舍,看着手表上85%的血氧浓度,邱纯杰默默拿起便携式氧气罐,猛吸了几口,随手放在床头柜上另一个已经吸空的氧气罐旁边。简单收拾了下行李,又赶紧躺回床上。
时间渐晚,高原反应“第二难”——失眠又向他们袭来,头痛加上失眠,在辗转反侧,仅两三个小时的睡眠中,他们结束了到果洛的第一晚。
融入果洛
第二天一早,刘磊和邱纯杰早早就醒了,在前一天的适应后,两人收拾了一下昨晚没来得及收拾完的行李后,早早来到了办公室。
干部见面会、领导座谈会后,下午两人就和果洛州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前往检察院开展案件协调会。案件不复杂,但是两个人依旧认真负责,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在得知上海两位法官来到果洛后,他们办公室的门时不时就会被敲响,各业务庭的法官不时拿着一摞摞案卷材料,向他们请教案件情况。一来二去,他们索性不再关门,看着法官们的到来,便主动起身请进来,面对问题和疑惑,他们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上海和果洛最大的区别之一是案件数量,我们接触的案件多,凭着办理经验,我们能给予一些意见和建议。同时,果洛地区的案件对我们来说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说这是相互学习的过程。”邱纯杰这样说。
在前来请教问题的法官中,还有不少基层县法院的法官。面对各县法院的迫切需要,他们商量后决定亲自前往各个法院,现场调研,上门指导。请示后,院领导同意了他们的意见。
随后的几天里,刘磊和邱纯杰开始搜集各种资料,分析案件特征,针对性地写下意见建议,以便更好指导工作。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他们按照各县案件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后,踏上了巡回指导的路途。
虽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各县的情况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除果洛州中级人民法院外,其他六个县院均没有刑事审判庭建制,甚至没有一名专职的刑事审判法官,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的案件审判质量依然可圈可点!”邱纯杰说。
对此,两位上海法官不余遗力,每到一处顾不上休息,便立即为各县法院解疑答惑,面对需要考量的问题,他们也会主动留下联系方式,表示有答案了会第一时间给予反馈。
一连几天,他们跑遍了果洛的六个县。无论是法院管理,还是个案答疑,他们总是耐心解答。
感悟果洛
在玛多县人民法院,刘磊和邱纯杰听说玛多地震时在帐篷办公,看到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办公点后,他们动容了: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在自然灾害破坏下,法官们克服种种困难,没有影响到正常审判工作,这不仅是“辛苦”一词所能诠释的,这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了解玛多的海拔后,刘磊在玛多法院办公楼拍了一张合影。
“这里是地理意义上的‘最高法院’。”刘磊看着照片笑着说道。
“这些地方我这辈子可能只能来这一次,更别说为这里的法院工作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作为全国千千万万法院人中的一员,能有机会做这些事情,我很骄傲和自豪。”刘磊说。
在援青期间,刘磊和邱纯杰见证了果洛建政70周年庆典,也和当地干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一开始对高海拔地区的恐惧,到现在能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奔跑,他们逐渐适应了环境,更是和果洛法院的干警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回望果洛
从初到果洛到现在,工作上刘磊和邱纯杰也看到了和上海不一样的一面。
“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案件,在这里有时候却很难。”果洛地广人稀,交通也很不方便,有时候仅几千块钱的执行标的,执行干警就要辗转好几天才能找到当事人。
“还有法官们进牛圈分牛,来解决牧民群众的纠纷,这在我们上海是很难见到的。”即便是这样,对待每一起案件、每一位当事人,果洛法院的干警们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工作热情。
果洛法院延续了以前的“马背法庭”精神,按照果洛实际延伸出“3+2”巡回法庭模式,将法庭搬到了当事人的家门口,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群众诉累。法官们骑着骏马、背着国徽,驰骋在草原上,席地而坐,现场开庭,为解决好纠纷矛盾,奔波在这高原上,真正诠释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主旨,也体现出“人民法院为人民”的精神。
一次援青路,一生青海情,援青结束,回程的日子越来越近,回想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回望这美丽的果洛草原,回念这终身难忘的深厚友谊,刘磊、邱纯杰,还有远在千里之外心系果洛法院发展的上海法院人心中总有一个念想——“有机会,我们一定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