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钉钉”等手机App对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考勤进行管理,在高效管理员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劳动争议问题:虚假打卡、外勤人员因打卡异常被开除、忘记打卡遭公司辞退……近期,上海人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便成功化解了一起与“钉钉”打卡相关的劳动争议纠纷。
多次旷工遭解雇
车先生于2011年进入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经理,负责寻找加盟商以及相邻商户的市场调查。由于工作性质特殊,车先生常常需要外出对门店商铺进行走访。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公司未出台相关考勤制度,对他的行为也未提出过任何异议。
2023年10月,公司颁布了“钉钉”考勤打卡的规章制度,在职工大会上通过后正式开始施行。车先生也安装了考勤软件,每天按时打卡,但由于岗位原因,车先生常在到达公司打卡后外出一段时间。
对此,公司认为车先生未经批准多次外出,构成多次半日旷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最终,公司向车先生发送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车先生心中不满,向人桥调委会申请劳动争议调解,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50余万元。
双方各执一词
了解基本情况后,调解员邀请车先生和公司代理人进行现场调解。双方到场后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车先生认为,过去的12年间自己的工作内容未曾有过改变,一直根据岗位需求进行外勤调研,人事以及领导也未提出任何异议。考勤制度出台后,单位并未告知出外勤也需要在“钉钉”上进行报备,也从未通知自己进行整改,因而公司的行为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则认为,车先生对考勤管理规范进行了签收,且使用“钉钉”进行上下班打卡,公司人事发现车先生打卡后长时间外出且未报备,曾对车先生进行口头提醒,但此种情形仍多次发生。劝解未果后,公司只能认定车先生旷工,并以重大违纪对其解除劳动合同作为最终处罚结果。
“背靠背”促成和解
调解员首先安抚双方当事人的情绪,呼吁双方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处理纠纷,随后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开展调解。调解员耐心地向车先生阐明:考勤制度经过法定民主程序,且内容并未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对员工具有相应约束力。车先生难以证明外出系调研考察,且外出未经过公司审批。若诉至法院,车先生一方的举证难度较大,极有可能败诉。车先生在充分听取调解员的解释后表示愿意放弃诉讼,但仍希望能和公司进一步争取补偿金额。
紧接着,调解员对公司代理人进行劝说,本案中,公司人事仅在口头上告知、沟通,没有书面记录加以佐证,在未来的诉讼中也存在相应的风险。先打法律“专业牌”后,调解员又开始巧打“感情牌”,车先生是公司的老员工,十几年来兢兢业业,为公司创造了丰硕的业绩成果,希望公司拿出友好的协商态度,双方好聚好散。最终,在调解员的耐心劝说下,车先生和公司代理人就补偿金额达成一致。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并明确双方再无劳动争议。
【案件点评】
用人单位通过“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等办公软件对劳动者的日常出勤进行管理,是单位行使用工管理权的具体体现,据此制定相应的考勤管理制度并无不当,劳动者应严格遵守。与此同时,单位也应给予劳动者合理期限以适应新型管理模式,在实行之初发现员工出现考勤管理等瑕疵或问题时,应及时提醒并告知正常操作流程,正确处理新旧管理模式交替之际产生的矛盾冲突。本案中,人桥调委会的调解员从案件事实出发,援引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全面、理性地分析。通过精准把握双方利益诉求,寻求最大“公约数”,高效化解纠纷,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