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每天拦截电话40万通 避免损失450万元

上海警方织起坚实反诈网 全市电诈案件数与涉案金额六年连降

陈颖婷

本文字数:3010

闵行警方办理的案件中截获的被骗资金

金山警方办理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指认现场

  □  首席记者  陈颖婷

  为境外诈骗集团搭建诈骗网站、开发手机APP软件;线上诈骗,线下取金……电信诈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种升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两周年之际,上海警方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电信诈骗案件数与涉案金额同比下降14%和41.6%。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更加隐蔽,诈骗产业链条愈发完整,而上海警方也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全社会反诈、全民反诈”格局日益完善。

  捣毁“线下取金”团伙当场截获66万元被骗款

  10月19日,闵行公安分局接到市民苗女士报案,称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据她陈述,9月7日有一名陌生男子添加了她的微信,聊了一段时间后,二人成为了“好友”。9月24日,男子向苗女士介绍了一款“期货理财”产品,其中“仅需一个月,投资能翻倍”的宣传让苗女士心动不已,而网站显示的“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字样也打消了她的顾虑。男子还表示,相较于银行卡转账,在线下将现金交给“平台专员”的形式,可以多算5%的收益。深信不疑的苗女士随后多次将现金交了给自称“平台专员”的男子。

  10月17日,苗女士发现“投资账户”余额果然翻倍了,于是首次尝试在网站提取收益,却被客服告知需要“交税”,苗女士照办后,又被提示银行卡输入错误,需再交30万元“解冻”账号,此时苗女士才意识到可能被骗,遂向警方报案。

  接报后,闵行警方很快锁定了与苗女士见面取款时嫌疑人使用的车辆。10月19日下午,民警在浦东截获涉案车辆并抓获专门为取款人员驾车的犯罪嫌疑人滕某,在车内发现了另案被害人鞠女士刚被取走的36万元现金。与此同时,民警还发现滕某根据电诈分子指令正准备去接应取款人员,遂顺藤摸瓜将嫌疑人许某抓获,并截获另案被害人王女士的30万元被骗款。10月24日,警方又在福建抓获另一名取款人员陈某。

  据到案嫌疑人交代,他们均是通过网络与境外电信网络诈骗集团联系,扮演所谓“平台专员”至指定地点与被害人交易,从中非法获利数万元。目前,犯罪嫌疑人许某、陈某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已被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滕某被闵行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电信诈骗不再仅依赖传统的电话和短信,而是与互联网技术和线下操作深度结合,形成了完整的“黑灰产业链”。在公安机关和相关行政监管部门的持续打击整治下,传统的收购租赁银行卡进行线上转账、组织固定人员线下取款的资金转移方式已经越来越困难,电诈分子开始利用专人、快递、网约车等形式“点对点”接送被骗钱款或黄金。

  技术滥用显著提升诈骗隐蔽性破坏力

  上海警方破获的另一起重大案件揭示了技术在电信诈骗中的重要作用。“技术人员”为境外诈骗集团搭建诈骗网站、开发手机APP,利用服务器漏洞非法爬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售卖给境外诈骗分子用于实施诈骗。

  2024年8月,金山区居民黎先生报警称近日收到一条短信,对方称其成功开通了某短视频平台会员,并即将收取费用。担心被扣费的黎先生在拨打短信内提供的电话号码后,一名自称平台客服的人引导其下载了一款聊天APP,后对方以指导关闭会员服务及解除自动会员扣费为由,向其发送虚假的会员开通电子单、银行业务受理单,并称只需转账至指定账户后,打印“回执单”即可关闭服务,而钱款后续将原路返还。急于解除会员的黎先生,在对方的诱导下转账45万元,转完后发现对方并没有按照约定将钱退还,才意识到被骗。

  接报后,金山公安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并锁定一家位于湖南长沙的软件开发公司。民警在深入调查后发现,该公司表面上是一家普通的软件开发公司,暗地里实则通过网络与境外诈骗集团建立联系,并实施诈骗软件开发、网站搭建、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等犯罪行为。

  10月31日,在掌握该团伙成员的活动地点、活动规律后,专案组在湖南长沙成功抓获以高某为首的黑灰产团伙全部6名犯罪嫌疑人。

  据高某交代,其于2024年6月末注册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从事APP开发,网站搭建、维护及网站渗透等黑灰产业务,并负责对接境外诈骗集团。在高某接到业务后,公司软件工程师李某明就按照诈骗分子的需求,开发建设并运维各类诈骗通讯APP、投资类网站。以其搭建的投资类网站为例,网站并不具备充值提现功能,受害人在平台上的投资,实际上都是充值到诈骗分子提供的银行账户,而投资行情、大盘走势等数据在后台可进行任意修改。李某豪、江某、张某3人作为信息爬取人员,利用各类投资平台、贷款平台、购物网站等后台漏洞,使用技术手段非法爬取公民个人信息,由高某售卖给诈骗分子使用。

  目前,犯罪嫌疑人高某等6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件显示,这些犯罪分子不仅开发诈骗平台,还通过技术手段修改数据,制造“投资回报”的假象,极具迷惑性。警方指出,技术的滥用和黑灰产的成熟化操作,正在显著提升诈骗的隐蔽性和破坏力。

  全市电诈案件既遂数、接报金额六年连降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据统计,2024年上海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平均年龄为37岁,发案数居前5位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分别是虚假购物、冒充客服、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招嫖和冒充领导熟人,占全部发案数的79.6%。其中,冒充客服诈骗和冒充领导熟人诈骗分别是造成损失最多和个案损失最大的诈骗类型。

  此外,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与虚假网络招嫖类诈骗结合紧密,前者大多以招募兼职等名义诱导进行刷单,后者一般以免费小说、漫画、视频网页内嵌广告链接的方式进行引流后,利用传统手法如骗取定金等方式实施诈骗。

  12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两周年,也是《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正式实施之日。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依托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联合有关部门狠抓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落实,推动“全社会反诈、全民反诈”格局日益完善。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既遂数、接报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4%、41.6%,继续保持“六年连降”的良好态势。

  《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是保障《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贯彻落实的重要配套文件。其中,明确列出了惩戒对象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的违法犯罪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第二类是经过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具有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固定电话、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互联网账号等行为的单位、个人和相关组织者。具体惩戒措施包括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和信用惩戒三种,使得对象一处违法,多处受限。

  据了解,上海警方联合通信管理部门、运营商,综合运用科技与大数据,持续增强涉诈信息防阻能力,目前已实现日均拦截涉诈电话40余万通、阻断涉诈短信40余万条、封堵涉诈等有害网址访问5.8亿次,最大限度保护市民群众免受涉诈信息滋扰侵害;聚焦精准劝阻,动态更新预警模型,优化分级分类预警劝阻机制,对潜在被骗人员全量采取短信提醒的基础上,日均电话预警5.2万人次、上门劝阻1400余人次,日均避免损失450万元。公安与银行等部门建立资金止付合作机制,提升涉诈资金响应拦截速度,累计阻断涉诈风险转账13万笔,避免损失超过31亿元。

  与此同时,在反诈工作中,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全市222个街镇已建立反诈中心,并组建了志愿者队伍。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每天拦截电话40万通 避免损失450万元 陈颖婷2024-12-06 2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