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陈卫国
村道坑坑洼洼,村委会启动修补维护工作,然而就在施工过程中,有村民因为要绕道而与施工方起了争执。崇明公安分局三星派出所接到报警后,及时在现场开展调处,通过做通各方工作,最终让双方理性退让达成和解。
绕行方案引村民不满
11月16日傍晚时分,崇明公安分局三星派出所接到辖区一村干部报警称,有村民不配合村道修缮绕行要求,骑行电瓶车欲强行通过时,与施工方起争执并摔倒,需要民警到场处理。
民警蔡笑天迅速来到现场。现场是一个村道三岔路口,前方能看得到有几段已经铺好水泥待硬化的路面,一名60来岁的阿姨捂着右腿坐在路边,旁边停着一辆沾有泥土的电瓶车,施工方负责人以及村干部也在现场。
“就是他,刚刚把我推倒在路边,摔得我好痛。”阿姨见民警到场,先开了口,同时指向不远处一位仍在施工的泥水匠。见阿姨没有起身,民警上前询问她伤得怎么样,要不要叫救护车,阿姨摇头说暂时不需要。民警转身向村干部和施工方负责人了解情况。
原来,村里的这个三岔路口多处地面坑坑洼洼,周边群众反映影响他们安全出行,村委会研究后决定进行修补维护,施工前一天对附近村民作了解释,希望受影响的村民绕道通行,配合施工,施工时间约24个小时。当天,施工方在几个小路口摆放了警示绕道标志,并派出安全员维护秩序,工人们从大清早干到傍晚,路面基本都铺上了水泥,只需一个晚上等水泥硬化。白天施工时,经过的群众也都配合着绕行;傍晚时,村民王阿姨却要骑行电瓶车强行通过。
民警从村干部以及围上来看热闹的群众口中得知,王阿姨所说的“推倒”,确切地讲应该是施工人员与其争执过程中,她扶车不稳导致,对方并没有故意去推。
民警协调,达成谅解
“你们让我绕行,迷路了怎么办?”这时,王阿姨抢话道。据王阿姨讲,她前天出远门,不知道有修路这事,回来经过时没注意到绕道标志,而且绕路费时费力不说,天黑了还容易迷路,何况有人阻拦她通行,将她“推倒”受了伤。
经验丰富的民警看出此时的王阿姨其实想要一个台阶下,便立即将她扶起,并让村干部带上施工方负责人,一起到一旁的农宅内组织调解。
“你们都冷静一下,先听我讲两句。”待双方坐下,民警和村干部充当起老娘舅的角色来。“王阿姨,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天黑了让你绕远路确实不好,但人家施工队辛辛苦苦铺好的水泥路还没硬化,被你这么一压过去,此前的辛苦不就白费了?”村干部真诚地说。“袁师傅,王阿姨也是讲道理的人,有话好好说,她上了年纪,可摔不起啊。”民警紧接着对施工方负责人语重心长地说。
经过一番心平气和地沟通,王阿姨和施工方互相都表示了理解,同时,施工方关心地问王阿姨受伤情况,如果需要就医会承担一切费用;王阿姨则不好意思地说,只是轻轻地摔了一下,当时因为气愤才喊痛不起来。最后,王阿姨在村干部的带路下绕道安全返回家中。
【案件点评】
这是一起农村地区常见的因村路施工引发的民事纠纷。民警在现场充分了解情况,排除可能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行为后,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各方,为矛盾双方搭建平台表达诉求,最终该起矛盾得以化解,警情得以闭环。在面对双方各执一词的复杂情况下,民警在现场能够通过释理说法,以案普法,借助法理情一步一步调处纠纷。民警不仅起到了“老娘舅”的作用,也给在场的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宣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