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平安

上海法院担当“老娘舅”,用柔性化手段解决商事纠纷

他们从对簿公堂到携手捐赠羽绒服

谢钱钱

本文字数:1133

昨天,两家企业代表向红十字会捐赠羽绒服 记者 沈媛 摄

  □  记者  谢钱钱

  昨天,冷空气侵袭上海街头,但在静安区红十字会的会议室里,一场捐赠仪式温暖着每个人。随着捐赠协议的签订,1000余件羽绒服即将为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文山州带去温暖。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捐赠双方企业还因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对簿公堂,是什么促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该案的承办法官静安区人民法院法官徐凤为记者讲述了这起案件。

  原告苏州某纺织科技公司和被告上海某服装公司已合作多年,却因一批价值近36万元的小熊压花尼龙面料发生了纠纷。原来,有一小部分布料存在皱印,影响了成品羽绒服的外观品相。由于面料价格较为昂贵,原告建议被告可以熨烫修复,并补足了部分布料。但当成品羽绒服交付到被告手上时,仍有部分羽绒服未被接收。

  因此,上海某服装公司一直未支付近36万元货款,被苏州某纺织科技公司诉至法院。上海某服装公司辩称,苏州某纺织科技公司交付的面料制成成衣后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不符合合同约定,应当扣除该部分货款4.3万余元。此外,部分羽绒服不符合客户需求,不能正常入库,给公司造成了面料返工损失、未入库成衣的加工费及仓储费等损失,上海某服装公司遂提出反诉,要求苏州某纺织科技公司赔偿21万余元。

  “这是一起常见的买卖合同纠纷,但是争议极大。”徐凤表示。与此同时,不符合合同要求的一千多件羽绒服也成了“烫手山芋”——双方都认为这批库存羽绒服应当交由对方处理并相应酌减货款或损失金额。

  如何让这些羽绒服物尽其用又能案结事了?案件历经两次证据交换、一次开庭审理,徐凤和原被告进行了多次沟通,发现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在一次沟通中,一方当事人表示,‘如果羽绒服给我们,我们只能捐出去,所以不能在金额上让步。’我心里一动,捐赠既符合民法典一直倡导的绿色原则,又能传递爱心,两全其美。”徐凤再次就此联系双方当事人,询问是否同意以双方名义将这批羽绒服捐给红十字会,并各自在付款金额上再退让一步。双方当事人第一时间同意了调解方案。

  最终,上海某服装公司支付苏州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货款20万元,双方确认将涉案的一千余件羽绒服以双方共同名义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

  “今天这场捐赠仪式,不仅搭建了我们企业奉献爱心的桥梁,而且是化解这场矛盾的最佳途径,将羽绒服捐赠出去,还避免了浪费。”捐赠方代表表示。

  “希望借此案例向社会传递司法柔性力量,倡导企业纠纷化解中兼顾社会责任,用公益回馈社会。”静安法院商事审判庭庭长季玲玲表示,未来将深化多元解纷与公益联动,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温暖底色。

  “纠纷的解决,实际上是静安区人民法院和区商会联手将‘枫桥经验’融入审判工作,创新纠纷解决方式的生动实践。”静安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傅朱钢表示,该案的解决为如何通过柔性化手段解决商事纠纷提供了新思路,在定分止争的同时,形成良好社会效果。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平安 A04他们从对簿公堂到携手捐赠羽绒服 谢钱钱2024-12-18 2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