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8日,2024年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主题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推进新时代法律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旨在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大力提升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
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学科体系
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简要回顾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就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和下一步工作发表意见。
他提出坚持服务全面依法治国,促进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新时代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模式不断创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储备了大量高层次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他认为,要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推动新时代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紧密围绕“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这一战略目标凝心聚力。引领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发展,为法治轨道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法治人才保障。
他表示,要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学科体系;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和法学教材体系;打造以实践为导向的过硬教师队伍;强化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广外发布涉外法治人才实训大模型
会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实训大模型正式发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教授表示,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为了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但由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求高、经费不足、实习岗位少、师资队伍不足且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大部分法学院校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持续输出高层次、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为解决上述难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既有“法学+外语”、以赛促学和线上国际法课程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联合华为和中软国际共同开发“涉外法治人才实训大模型”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虚拟仿真系统”,以数字赋能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据悉,“涉外法治人才实训大模型”已投入上线试运行,并计划于2025年初全面投入实践教学中使用。此外,“涉外法治人才实训大模型”将逐步向全国各法学院校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朱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