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泡脚这一养生方式又开始盛行。许多人选择在水中加入各种药材,更被视为一种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只不过,近年来网购“中药植物足浴包”频频被曝光存在各种问题,让不少消费者直呼“踩坑”。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60多款热销的中药植物泡脚包进行了测评,结果令人咋舌。足浴包普遍存在缺味、缺量、霉变等原料问题,甚至有的泡脚包配方上也很“乱来”。在众多存在问题的中药泡脚包中,仅有两款原料还不错,质量合格。
宣称配料18味,实际鉴别为2味?
记者了解到,除了单纯使用热水或往热水中简单加入盐、醋来泡脚外,往热水中加入药材后再泡脚也较为常见。然而,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泡脚包时,遇到了泡脚包以次充好、发霉发臭等情况。“事实上,所谓‘中药泡脚包’是消费者的概念认知,其实不是正规概念里的中药材,应该是草本植物泡脚包。”市消保委认为,“中药植物泡脚包”是更为合适的名称。
上海市消保委通过网购平台搜索发现,网上售卖的中药植物泡脚包的配方非常多,除了常见的驱寒助眠外,还有商家宣传能够排毒补肾。此外,大部分泡脚包宣称含有的草本植物味数不少,如12味、16味,还有宣称28味、36味草本植物组成的泡脚包。这小小一袋泡脚包真的能装下这么多味草本植物吗?这些草本植物又是真的吗?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在各大平台按排序购买了60款宣称“不打粉”的中药植物泡脚包,并委托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专家统一进行鉴别。“这些泡脚包可谓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经过鉴别,专家们忍不住如此感慨。
经鉴别,60款热销中药植物泡脚包中,普遍存在缺味、缺量、伪品、杂质替代、质差霉变、混料不均、染色、增重等问题。比如,某款泡脚包宣传配料36味,实际鉴别味数仅为5味;某款泡脚包宣称配料18味,实际鉴别为2味。
此外,还有大量伪品染色的情况,比如用大血藤充当鸡血藤、用红花染色充当藏红花等,甚至用烟蒂、塑料、石块、螺丝壳等杂质直接填充“压秤”。
建议:消费者应在药师指导下购买
中药泡脚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深受人们喜爱。然而,随着网购的兴起,中药泡脚包市场逐渐变得鱼龙混杂,各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劣质产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原料普遍存在问题,很多中药植物泡脚包的配方也并不正规,并未遵循中药用药配方原则。上海市消保委表示,即使是正规配方,中医也讲究辨证施治、千人千方。
测评结果显示,在60款产品中,仅有两家店铺使用的原料较好。一款是淘宝胡庆余堂的九味草本足浴包,九味配料都真实存在,也没有杂质霉变等情况,整体很规矩。另一款是抖音华鹤滋补旗舰店的足浴包,七味配料真实存在,也没有杂质霉变等情况。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目前对于足浴包产品并没有相应标准,导致市场鱼龙混杂,建议确有养生需要的消费者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购买,避免使用劣质产品伤害身体健康。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中药足浴包”的乱象,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不仅要加强对生产厂家的资质审核和产品质量检测,还要对商家的营销行为进行规范;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学会辨别产品的真伪和质量优劣。在购买中药泡脚包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并仔细查看产品的成分和配方是否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