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辰
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在2024年1月14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司法审判工作说到底是一项“守心”的工作,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是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环节之一。与“如我在诉”意识相对应,我们在执行工作中,要始终强化“如我在执”的工作意识,注重换位思考,做好群众工作,通过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相结合,灵活运用各项执行措施,用“真金白银”兑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有力度、有温度的执行工作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支撑。
聚焦主责主业,兑现胜诉权益
查控、处置被执行人财产是执行领域首要的核心工作。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其内心的愿望就是案件能够在第一时间执行到位。在日常工作中,执行法官始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克服不利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一时间查控被执行人财产,高效推进财产处置变现,及时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在某贸易公司申请执行某母婴产品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母婴产品公司欠贸易公司货款300余万元未自觉履行,故贸易公司申请强制执行。笔者通过努力,协助母婴产品公司汇集8万余件内衣裤变现处置,评估价值61万余元。案外人翁先生作为贸易公司供应商,因患白血病且有三个年幼孩子需抚养,急需贸易公司欠其的25万元货款。贸易公司承诺获得执行案款后转付翁先生。为解决此问题,笔者与贸易公司、母婴产品公司多次沟通,在业界推广寻找买家,并联系阿里拍卖平台加强招商推介。历经二次拍卖,内衣裤以34万余元成交,买受人得知翁先生情况后提前支付款项。贸易公司收到执行案款后,立即向翁先生夫妇付清货款并送上慰问金。此次执行后,贸易公司与母婴产品公司重建信任,通过分期履行,案件最终圆满解决。
执行法官始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克服不利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一时间查控被执行人财产,高效推进财产处置变现,及时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聚焦依法履职,巧用司法智慧
执行工作直接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伴随着执行工作不断推进,当事人利益诉求可能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在法律框架内通过依法履职,寻求最佳执行方案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需求,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对执行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当积极思考,主动谋划,勇于创新,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与此同时,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凝聚强大的执行合力,携手攻克执行难题,让人民群众在执行案件中深切体会到公平正义的力量,让执行工作不仅成为法律的守护者,更成为群众信赖的坚强后盾。
在某工贸公司与蔡某房屋租赁纠纷案中,蔡某因租赁过程与工贸公司沟通不畅,相关问题未能解决而拒付租金。工贸公司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解除合同,要求蔡某返还房屋并支付欠租及双倍房屋占用费。执行过程中,笔者经实地查勘,发现蔡某将涉案房屋与另一租赁房屋打通用作餐饮店后厨,前期投入大,强制腾退将严重影响生计,蔡某对于腾退房屋抵触情绪严重。通过多轮沟通,蔡某情绪平复,希望双方适当让步,通过笔者做工作能够继续租赁房屋。合议庭研究后,认为应依法兼顾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减少摩擦,为小经营者纾困。为此,笔者向工贸公司出具《法律意见书》,提出妥善解决的执行方案与法律意见。经反复沟通协调,双方达成一致,工贸公司同意蔡某继续租赁并签订两年合同,蔡某当场付清租金。至此,从执行腾退到继续租赁,案件执行终结,矛盾冲突得到妥善解决。
执行法官要积极思考、主动谋划、勇于创新、加强联动,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在法律框架内通过依法履职,寻求最佳执行方案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需求,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聚焦为民本旨,疏解矛盾根源
“如我在执”要求我们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善于从不同角度、客观全面地研究分析问题,灵活调整策略以适应变化。这也是在案件执行中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关键。在执行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预料之外的情况与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及时分析形势、评估风险,优化调整执行方案、执行措施以应对客观情况变化,确保执行工作顺利进行,并最大限度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
在俞某申请执行吕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中,俞某的丈夫王先生13年前被吕某用酒瓶砸死,吕某因此被判13年有期徒刑并附带73万余元民事赔偿。吕某服刑期间,赔偿款未落实。吕某出狱后,俞某申请处置吕某名下房产。调查发现因吕某妻子去世,房产涉及共有份额析产和遗产继承问题,且房屋已出租。笔者建议双方先协商确定房产份额避免诉累,与此同时张贴封条实际查封房产。因吕某不配合析产,笔者建议俞某提起代位析产诉讼。经多次调解,双方就房屋产权份额和赔偿金额达成协议,吕某居住问题也得到解决。房屋拍卖成交后,俞某拿到赔偿款,吕某卸下债务负担。相关矛盾得到彻底化解。
执行法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及时分析形势、评估风险,优化调整执行方案、执行措施以应对客观情况变化,确保执行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满足各方利益诉求。
聚焦能力提升,坚持久久为功
在执行案件中,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法律条文和程序规定,更多的是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对于刻意逃避责任的被执行人,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正,用智慧和勇气应对挑战,确保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每次执行工作,都是很好的学习提升机会,可以通过事后复盘,认真分析其中的得与失,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执行策略。还可以通过交流从同事的成功经验中汲取灵感与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在郭某夫妇与叶某的投资纠纷执行案中,郭某夫妇基于与叶某的长期信任关系,投资了叶某的商铺转租业务。然而,因叶某经营不善,未按约支付投资收益,郭某夫妇申请仲裁并获得支持,随后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查封了叶某与其前妻及幼子共有的房屋,但说服叶某前妻同意配合整体处置房屋成为案件执行的难点。经过笔者多次沟通,叶某前妻最终同意由法院整体处置房屋,郭某也提起析产诉讼,以确定叶某相应份额。然而,叶某在析产诉讼中提出其份额已归前妻和幼子所有,郭某因此撤诉。这导致叶某前妻获得房款另行购房便利生活的预期落空,房屋还可能因叶某新增债务被接续查封。
面对再度陷入僵局的案件,笔者对叶某财产进行全面调查,并要求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对叶某实施拘传后,叶某认识到自己拖欠债务的影响。鉴于叶某偿债能力有限,郭某夫妇同意免除部分投资利息。最终,三方达成和解协议,叶某通过筹款清偿部分债务,郭某夫妇同意解除房屋查封,由叶某前妻自行出售后代为清偿剩余债务。原已陷入僵局案件重获新生,债务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执行法官要通过学习总结提炼,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改进工作方法,用智慧、勇气应对每一次挑战,在保障兑现胜诉权益的同时,秉持善意文明理念,着力平衡各方利益。
结语
要坚持“如我在执”理念,善于换位思考、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冷静理性,同时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努力提升能力素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始终以亲民的工作作风、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举措,办理好每一件执行案件,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者系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三级高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