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自强青浦工作站社工 许滢
整理:记者 徐荔
“我明天下午3点可以到你办公室,你在吗?”这是服务对象阿宏发来的消息。我知道,她一定有话想要和我聊聊。
每位服务对象因其个性不同、情况不一,我们与他们开展互动的方式也因人而异。和阿宏的交流就一直如细水长流,在“悄无声息”中逐渐了解她,默默陪伴她,耐心倾听她,这也是一种理解与支持,也能带去温暖与力量。
聚会中,一脚踏进深渊
阿宏没有很复杂的吸毒史,在一次交谈中,她曾说起过自己染上毒品的经历。20年前,二十多岁的阿宏还充满活力和梦想,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一次同学聚会却改变了她的人生。
在那次聚会中,久未谋面的同窗重新聚首,岁月流转,童年的纯真面庞已悄然蜕变,多了几分陌生与成熟。聚会尾声,意犹未尽,一位同学建议大家去卡拉OK延续这份欢聚的余温,阿宏也去了。
夜色渐深,同学陆续离开,包厢内仅余寥寥数人时,一幕令阿宏始料未及的场景出现了:提议去卡拉OK的同学竟开始吸毒。那份隐秘而危险的诱惑,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会让人放松、让人开心”,同学的描述让阿宏产生了好奇。那一刻,阿宏未能抵挡住诱惑,一脚踏进深渊。
这种对“新奇”事物的尝试让阿宏体会到了痛苦和麻烦,也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她平静的人生。“想逃离毒品的漩涡,但始终难以自拔。”阿宏曾这样向社工倾诉。
后来,阿宏还因为犯罪而服刑,我就是在她服刑期间通过书信提前与她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而之后,想要有全新开始的阿宏和家人搬了家,我和她的联系却没有断。
倾听中,给予陪伴和力量
2024年7月,阿宏如约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她比上一次见面时更加消瘦了。在交谈的时候,阿宏的眼神有些飘忽不定,似有心事。在零碎的叙述中,我拼凑了她遇到的困境,她正在打抚养权官司,希望凭自己的努力给孩子更好的就学、生活环境。
“我们这种人,组织个家庭也不容易,有什么事情我都能忍。”
“我们这种人出去谈个生意,跟别人吃顿饭,也是小心翼翼,怕被别人看不起。”
“我们这种人,吃点苦就吃点苦,谁让我们做错事。”
“我们这种人”是阿宏在交流的时候说得最多的。她说起自己在外打拼的不易,无论是应酬还是日常交往,都谨小慎微,怕自己的过去一旦暴露,就会遭受异样眼光,也因此砸了自己的饭碗。
我能感觉到阿宏内心强烈的自卑和无奈,但我没有打断她的话,我知道此时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阿宏搬家后,又开了一家店,为了生意,她经常需要出差,过得很辛苦。但她的认真态度让朋友觉得可靠,生意也慢慢稳当起来了。再后来,她也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孩子。
随着孩子的成长,阿宏愈发觉得要和过去的“圈子”断干净,于是很少回老家。但她始终关心着在老家的母亲,阿宏的母亲身体欠佳,阿宏便把她接到身边生活。周围邻里都夸阿宏孝顺,但是只有阿宏自己知道,母亲就是因为自己走的错路才落下了病根子。
那天见面,阿宏说了很多,我一直耐心认真地倾听,并适时地给予回应。从一开始的心绪不定,到谈话结束前的接受现实、逐渐乐观,我能感觉阿宏的情绪变化,有种拨云见日的敞亮。
不久后,我收到一条来自阿宏的短信,点开一看,简短的几行字:“社工老师,谢谢您的陪伴与理解。再次感谢,愿一切安好。”读完短信,我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这条简短的信息,不仅仅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阿宏内心转变与成长的见证。
我想,作为社工,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价值,为他们创造倾诉空间,通过耐心的倾听让他们感受理解和支持,这种非物质的关怀有时也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