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陈卫国
李老汉和老伴在居住的崇明长江农场养着100多头羊和若干只鸡鸭鹅。然而,畜禽多了,不仅危害到了农场的作物生长,还影响到了生态环境。近日,崇明警方在新一轮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过程中,会同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律师事务所,合力调处这起因无序养殖畜禽破坏生态环境的纠纷,矛盾双方的陈年纠葛也随之化解。
老农饲养百余只畜禽
七十出头的李老汉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他和老伴在崇明长江农场养殖畜禽,这些畜禽每年都为李老汉家带来不错的收益。然而,看着长势喜人的畜禽,李老汉却开心不起来。
二十多年前,李老汉夫妇从安徽来到上海崇明谋生,遇见了在长江农场担任连队长的老乡老林。热情的老林将李老汉夫妇安顿在连队空余房屋内,并顺便让他们帮着看护连队仓库。李老汉夫妇自是感激不尽。之后,为了生计考虑,夫妇俩利用起连队闲置的窝棚开始饲养畜禽。接下来的几年里,李老汉夫妇在农场的日子也算过得去,久而久之,一家三口便成为了长江农场事实上的住户。
2014年4月,崇明农场系统深入改革,长江农场也进行了连队搬迁、房屋改造等工作,其间,农场根据相应规定,让原本不隶属于连队的李老汉一家搬出去,彼时,老林队长已退休还乡。面对这一变化,李老汉向农场提出了补偿仓库看护费、帮助市场价处理畜禽等要求。后来,在具体执行中,李老汉和农场方互相做了妥协,李老汉一家搬出原有连队房屋,由农场方协调至一废弃水闸机口居住,所饲养的畜禽随同搬迁。
机口两间房可以凑合住人,让李老汉满意的是周边环境,机口三面是空地,北侧有河道,对他饲养畜禽来说算得上是得天独厚的“牧场”。就这样,李老汉一家搬过去后,陆续在周边的陆地上和河面上擅自搭建起羊棚、禽棚,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畜禽销路也很好。夏秋两季,李老汉将羊赶至周边树林里吃草觅食;冬春季节,李老汉偷偷把羊群赶去周边的麦地里,啃食麦苗,还被农场里的人抓到过几次。以机口为中心,方圆两公里内牲畜的排泄物到处都是,空气里全是屎尿味,清澈的河道变得浑浊和恶臭,经过的路人无不捂鼻摇头。
以市场价处理畜禽
随着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深入,有关部门对长江农场这个区域的生态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农场方多次上门说明情况,要求李老汉夫妇连同饲养的畜禽搬出该处,李老汉则以要求补偿仓库看护费和市场价处理其畜禽为要价,采取一“拖”到底的策略。直到2024年10月,农场方向李老汉明确最后期限,要求他于2024年12月底前清场。自知理亏,但也不愿吃亏的李老汉夫妇心里隐隐着急。
就在李老汉夫妇为这些畜禽发愁之际,崇明公安分局长江派出所民警龚宇峰从农场处了解到该起矛盾纠纷,本着建设生态辖区和解决民企矛盾的目的,派出所立即启动“三所联动”机制。
调解过程中,针对李老汉的两个诉求,农场方早已了解过,此前双方自行商量搁浅,是因为李老汉对仓库看护费要价较高。农场方的意思是按照当时的工时价计费,适当加上利息,而李老汉则要求按现在的人工费讨要补偿。很明显,农场方提出的看护仓库补偿计费更合理,为使李老汉一方尽快接受清场的要求,“三所联动”机制工作人员请农场方适当考虑对方意见。最终,农场方愿意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升10%进行补偿,李老汉也同意接受。
紧接着,工作人员对李老汉要求按市场价处理其畜禽、农场方要求李老汉尽快搬离的问题进行了协调。经充分协商,最终达成并签订协议。李老汉家即刻搬离废弃机口房屋,并拆除违章搭建的羊棚、禽棚等设施,配合农场方对该地进行环境整治工作。李老汉家所养殖的畜禽由第三方进行称重,统一收购处理,第三方收购差价由农场方及当地镇政府协商解决。农场方同意一次性补偿,当日搬离,当日支付。近日,“三所联动”机制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回访,现场畜禽已售出,窝棚已清除,李老汉夫妇的补偿已到账,并已与儿子一家同住。至此,该起农场与个体之间的多年纠纷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