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沈媛
临近春节,在金山区山阳镇的郭秀玲羊绒传统技法工匠创新工作室内忙得热火朝天,几十名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牧民们坐在新型织布机前编织着新式氆氇(藏族地区手工羊毛织品),“沙涓”创始人郭秀玲和她的团队正在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学员提供技术指导。
郭秀玲带领团队实现了西藏氆氇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让这项古老的手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同时,也将手工工坊建在藏区人民“家门口,为“藏地阿姐”解决了就业问题,助力产业帮扶,赋能乡村振兴。
带领团队与西藏氆氇实现“双向奔赴”
2023年初,在一次偶然的进藏考察中,郭秀玲与氆氇结缘,她发现,传统的氆氇编织工艺缺乏创新性,氆氇产品缺少设计感,如何让传统氆氇工艺焕发出新的生命,成为郭秀玲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联络组的牵线搭桥下,郭秀玲及其团队与西藏氆氇实现“双向奔赴”。在“沙涓”品牌的加持下,西藏氆氇走出国门,受到消费者广泛青睐。
郭秀玲还与援藏干部一起建设氆氇研发中心,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氆氇制作的“前店后坊”,构建江孜氆氇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当地畜牧业、手工业、文旅业的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在西藏、青海地区建成了10个手工工坊,这些手工工坊均在海拔4千米以上,让这些“藏族阿佳”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每月增收4000元。不用坐班的灵活就业方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阿佳”来到工坊学习,用双手编织出属于自己和家庭的美好未来。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我们在这些工坊的纺织机旁会架一个摄像头,技术人员在上海金山手机远程指导当地工匠,打磨品质。”郭秀玲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她还在上海开展培训,从设计理念、现代审美入手,通过毛毡技艺、氆氇设计、设备操作、艺术钩针等实用教学,提升学员独立设计和实操能力。如今,前来上海工坊受训的人员已达20余批次300余人次。
残疾姑娘次仁片多就是其中一个,由她钩织的羊绒玩偶“吉祥象”被北京颐和安缦酒店全部承包,如今她也拥有了自己的工坊。
传统手工艺在国际上开辟时尚之路
格桑则是邻里有名的氆氇工匠。去年1月,西藏氆氇工艺首次在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亮相,格桑席地而坐编织氆氇,引来各国人士围观,大家纷纷向她竖起大拇指。格桑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每个人都在对她说“Beautiful”。再过几天,她将和郭秀玲一起再赴法国巴黎,参加1月16日-20日举行的2025年法国巴黎家具时尚家居装饰展。郭秀玲说:“客户很喜欢我们的产品,尽管我们以高于国内30%的价格销售,但订单依旧火爆,我们在藏区的10个手工工坊根本来不及做,订单都排到1年后了。”
专注羊绒全品类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年来,在郭秀玲的带领下,沙涓除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本土艺术品做融合之外,还与国外顶尖艺术家、设计师合作,在国际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时尚之路。
自2022年加入上海产业援藏队伍后,沙涓还依托高端羊绒产业品的打造经验,积极推动氆氇技艺的复兴和创新研发。如今,在保留色彩风格和团的同时,氆氇服饰融合现代审美设计,制品还涉足酒店、家居生活、私人飞机内饰等众多领域,“圈粉”了众多海外消费者。
今年,郭秀玲将带领团队开启援滇新篇章,尝试将云南民族手工艺——滇绣与羊绒相结合。“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传统手工艺,带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基因,必定能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光。”郭秀玲有这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