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见习记者 王葳然
“许多市民出门办事要带多张卡,公交卡、社保卡、银行卡……这不仅增加了携带的负担,更在无形中降低了办事效率。”
市人大代表郭康玺表示,“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我提出了建设‘市民卡’工程的建议,希望通过一张卡,集纳各种公共服务,来解决市民生活中的诸多烦恼。”
一事一卡不够“便民”
郭康玺代表告诉记者,目前,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市民基本信息不共享,老百姓办事效率相对不高。医疗、交通、金融、住房等部门,基础信息不统一;医保卡、交通卡、银行卡,一事一卡,这让市民的日常生活不够便捷。
“市民卡”的建设是推动“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深入发展的重要实践。它不仅能极大地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还能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市民基础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一张卡是一个平台
郭康玺代表建议,上海可以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设计符合我们城市需求的“市民卡”。在郭康玺代表的建议中,上海“市民卡”将不仅仅是一张卡片,更是一个融合了多种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我们的‘市民卡’不仅要具备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的支付功能,还要整合医疗、金融、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真正实现‘一卡在手,万事无忧’。”
“更重要的是,‘市民卡’还可以作为身份证明,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郭代表强调说,“这将极大地方便市民的生活,提高办事效率。比如,在交通出行方面,‘市民卡’将实现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无缝对接。”郭代表生动地描绘道,“市民只需轻轻一刷,即可完成支付,无需再携带多张卡片或准备零钱,让出行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在医疗服务方面,“市民卡”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市民可以通过‘市民卡’预约挂号、就医结算,无需再排队等候,大幅缩短了就医时间。”郭代表感慨地说,“这将让市民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便利。”
此外,“市民卡”还将整合金融、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让市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市民可以通过‘市民卡’进行存取款、转账、消费等操作;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在博物馆参观展览;还可以在景区购买门票、享受优惠折扣等。”郭代表兴奋地表示,“让市民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打造符合民意的卡
为了确保“市民卡”工程的顺利推进,郭康玺代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调研,结合上海的城市特点和市民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市民卡”建设方案。
“在‘市民卡’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郭代表诚恳地说,“只有真正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期望,我们才能打造出一张让市民满意的‘市民卡’。”
同时,郭代表还建议组织上海的优势企业开发“市民卡”系统,确保“市民卡”的便捷性和适用性。“我们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市民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郭康玺代表看来,“市民卡”的建设将推动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透明度。“让市民在办事过程中少跑腿、多办事,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