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专版

“三张法治名片”赋能高质量发展

——上海仪电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法治共建”纪实

本文字数:3152

仪电集团知产维权援助工作站组织召开知识产权维权研讨会,与上海亚明法务团队围绕商标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对诉讼案件进行缜密研判

上海仪电法治国企建设之普法微视频《“小法”说法》第三期——《股东出资的“补充”责任》

  2024年12月3日,上海仪电和徐汇区政府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谱写区企合作新篇章。

  在合作框架协议中,除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发展外,双方还明确将充分发挥“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委员会”作用,共建共享法治服务环境。

  从2018年起,上海仪电就和徐汇区不断加深区企合作,把“法治共建”纳入合作重点领域,共同打造三张“法治共建”的亮丽名片,分别是:漕河泾开发区法治论坛、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委员会、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上海仪电集团维权援助工作站。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今,这三张“法治名片”已成为上海仪电鲜明的法治文化标杆,有力赋能区域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带头示范:法治理念贯穿运营全链条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法,很高兴和大家见面。现在我和你们讲讲为什么有时即使股权已经转让,原股东仍需要承担出资的‘补充’责任吧……”

  走进上海仪电,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公共区域电子显示屏上,总能看到滚动播放的普法动画微视频,一个顶着“法”字、萌味十足的卡通IP小蓝人,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

  而这个卡通IP小蓝人“小法”也作为微信表情包,经常出现在上海仪电员工的微信聊天框里,成为他们日常通信的“热门工具”。

  “知法”才能“法治”!在上海仪电,你能感受到浓郁的法治文化扑面而来:上海仪电官方微信、内部报刊常态性普法;每2个月举办一期“法律合规讲坛”……法治文化的培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上海仪电要让每一位从业者都成为带动合规意识的先锋。

  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上海仪电深刻认识到,依法治企建设在企业稳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董事会到基层管理,法治理念贯穿企业运营全链条。上海仪电主要负责人作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确保每一项战略决策符合依法治企的要求。上海仪电自上而下形成了“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总法律顾问牵头推进、法律事务机构具体实施、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制度建设、法律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等工作。

  事实证明,法治国企建设在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预期、有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三年来,上海仪电成功化解了多起高风险法律纠纷,法治工作者通过诉讼仲裁为企业执行回款数亿元,以案促管、以案促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对此,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认为:“上海仪电以法治促进高质量发展,有愿景更有行动,有重点更重在日常,充分展现了先进企业的法治担当。”

  名片一:“知产保护”激发创新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上海仪电高度重视并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针对创新企业的核心痛点,上海仪电着力打造知产保护优质服务品牌,扩大知产服务影响力和聚合力。2022年8月,上海仪电获得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正式授牌,开创性地成为首批三家入选“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工作站”的市属国企之一。这是上海仪电深入推进法治国企建设的第一张“法治名片”。

  上海仪电既有辉煌的产业发展史,又在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强烈的需求。近年来,工作站发布11篇知识产权工作案例,通过以案释法、以案鉴照、以案促推,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知产维权绽放百年老店“新活力”。创始于1923年的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民族照明企业,这个百年品牌亟待破解知识产权维权难题。工作站通过诉讼手段帮助上海亚明成功维权,成为2023年、2024年上海“知识产权优秀维权项目获评单位”。

  知产保护培育新型产业“新动能”。针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型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海仪电引导服务企业增强知识产权维权能力,提高服务企业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发展的效能。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随着新业务落地,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心立足于专利战略实施与核心技术保护两个维度,实现“双翼护航”。

  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晨说:“上海仪电维权援助工作站主动创新运行模式,是上海国资国企领域高度重视和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创新实践。”

  名片二:“法治共建”赋能企业发展

  你见过法官搭脉、律师看诊、公安开处方吗?每当漕河泾开发区“午间法律门诊”对外开放的时候,园区内许多企业员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向法律专业人士咨询股权、劳动合同、金融诈骗、财产纠纷等方面的困惑。

  早在2020年,上海仪电就开始创新酝酿,携手徐汇区虹梅街道发起设立“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委员会”,这是上海仪电打造的第二张“法治名片”。通过“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委员会”这个平台共同打通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午间法律门诊”、定期沙龙、专题培训等各类法治活动品牌应运而生。

  委员会成员单位主动走访园区企业,了解企业司法需求中的“疑难杂症”并反馈至徐汇法院。法院“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则将法律服务延伸到园区,开展各类“菜单式”普法,合力让法治宣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完善内部治理到履行社会责任,上海仪电深刻认识到,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区域性法治化营商环境,必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企业从中得益。目前“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委员会”已聚合徐汇区公检法等政府法律保障部门,市法学会、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市仲裁协会等各类市级法律专业服务机构,微软、腾讯、商汤科技等园区优质企业共26家单位。在委员会的协调下,成员单位在开展各类法治活动中共同发现新情况,研究并解决新问题,让企业真正感受“司法温度”、“法治力量”。

  哔哩哔哩法务部总经理刘楠深有感慨地说:“上海仪电的法治工作形式丰富多样,聚力共赢,充分体现了国企的先锋带头作用和社会责任。”

  名片三:“法治论坛”回应企业关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治先行为区企合作保驾护航。

  2024年6月,人工智能的多场景运用话题已经在上海仪电主办的“漕河泾法治论坛”上展开深入探讨。2024年年底,上海仪电和徐汇区政府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合力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

  对此,徐汇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习挺松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上海仪电和徐汇区不断加深区企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重点产业发展,凝聚合力加强法治共建,为徐汇区绘制‘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蓝图贡献了仪电法治力量。”

  在上海,每年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法治论坛,共同推动了上海的法治建设和发展。从2018年开始举办的“漕河泾法治论坛”,经过多年的打磨,已成为上海仪电的第三张“法治名片”。这个论坛和其他法治论坛不同之处在于,始终有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作为主办方主导并推动着,每一届主题都离不开探讨如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回应了区域内企业的广泛关切。

  2018年,论坛以“共享共治共赢,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题,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展开探讨。2019年,论坛以“开放创新、多元共治、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题,围绕如何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合力出谋划策。2020年,论坛以“危机中育新机——企业风险控制与管理”为题,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为赋能企业治理、管控企业风险开展跨界探讨。2024年的论坛更是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法律合规、人工智能的多场景应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通过多年的积累,如今的“漕河泾法治论坛”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12.4”国家宪法日及上海市宪法宣传周重要活动品牌,共创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硕果。

  “法治只有被感知,才能发挥其良善的功效”,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教授罗培新说:“上海仪电多年来积极履行大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以三张法治名片为抓手,让法治真正被感知,有力加强了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专版 A08“三张法治名片”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1-17 2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