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上海各区人大工作研究会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拓进取,不断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提供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报告,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日前,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召开了2024年各区人大工作研究会优秀课题评审会,评选出14篇优秀课题研究报告。这些课题对新时代推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改善民生,更好发挥人大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现刊登报告摘要,以飨读者。
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法制保障
浦东新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在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进程中,浦东新区作为核心区,相关法治保障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立法方面,虽已出台部分法规,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尚未形成完善体系。司法方面,海上刑事案件管辖存在缺陷,司法保障措施与多元解纷机制衔接不畅,审判队伍的应对能力有待提升。法律服务方面,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国际影响力有限。人才发展方面,涉外航运法治人才队伍规模和业务能力均需提升。
通过借鉴新加坡、伦敦和中国香港的经验,浦东新区可在多方面率先突破。航运保险领域,聚集市场要素,创新产品和模式,加强信息共享与监管,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航运管理方面,提升船供服务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快船舶证书电子化,优化特种船舶登记政策。航运法律服务层面,强化海事调解市场化,推进仲裁立法完善,深化海事法院“三审合一”,整合涉外法律服务资源。涉外航运法治人才培育上,分级分类培养,提升专项素能,塑造激励闭环,保障域内外交流协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和人才支撑。
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宝山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近年来,宝山区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显示,宝山区国资国企基本情况呈现多元化态势,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数量众多,且覆盖领域广泛。
然而,国资国企改革及监管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监管水平有待提升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国资国企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宝山区采取包括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国资监督与审计监督有机结合等措施加强国资监管。同时,区人大也在积极发挥监督作用,通过建制度、勤调研、重协调等方式,不断提升国资监督效能。
未来,宝山区将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监管方式,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并加强人大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通过准确把握监督重点和方向,丰富完善监督方式手段,努力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宝山区还将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监督效能,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有力保障。
推行街道人大工委议事代表会议制的思考
青浦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青浦区下辖夏阳、盈浦、香花桥三个街道,总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实有人口39万人,区级人大代表68名,平均每位代表需联系5700多名群众,广泛联系群众的难度较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青浦区人大工作研究会深入探索研究,并借鉴浙江省、安徽省等地的先进经验,提出推行街道人大工委具体负责的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该制度旨在围绕街道民生事项和其他经济社会发展事项,组织开展民主协商,为基层民主找到新的实现形式,填补基层民主监督在街道层面的空白。
为更好地推进这一制度,青浦区建议将现有社区代表会议由行政管理调整为人大街道工委具体负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同时,加强人大街道工委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选好议事代表,确保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和群众性。
在实施过程中,青浦区将强化党的领导,加强人大指导,推动监督全覆盖,并规范议事程序,确保议事代表会议制的有效运行。此外,还将加强对人大地位、作用和“家站点”等平台人大代表和议事代表履职情况的宣传,提高代表的履职水平。
加快实施“两旧一村”改造促进城乡发展
奉贤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奉贤区在加快实施“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中,形成了系统的改造策略和行动计划,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针对城中村存在的布局凌乱、房屋破旧、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奉贤区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计划,旨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在改造过程中,奉贤区面临多方面挑战。居民对于改造后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有较高期待,动迁意愿不一,安置和补偿问题复杂。同时,城中村改造需要跳出传统的房地产导向思维,注重系统思维、长远观念和责任意识。
为应对这些挑战,奉贤区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改造过程中,奉贤区注重完善道路交通、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同时,奉贤区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合作的方式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改造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效。
通过一系列努力和实践,奉贤区在“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了城市形象。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调研报告
普陀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的迅速增长,其权益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调研报告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以租房为主,对廉价住房需求强烈,并期待提供包括平价餐饮、休息饮水、手机充电等在内的多项公共服务或设施。普陀区积极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联动街道镇党(工)委、区总工会等多方部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基本生活保障,打造了“普陀样板”。
然而,调研也揭示了一系列问题。新就业形态领域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各类劳动者权益保障差异大,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有待完善,集体协商机制也发挥不充分。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包括:健全新就业形态领域法律制度,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保护范畴,规范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劳动基准;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完善准入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保障劳动者权益;持续优化基础公共服务,增加休息站点;推动完善一站式调解中心,构建多元化的劳动纠纷解决机制等。
居家养老服务中上门医疗服务的调研
徐汇区人大研究会
徐汇区,作为上海的核心区域,在应对社会老龄化挑战、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上门医疗服务领域。随着老年人口占比的持续上升,徐汇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31.96%,上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为满足这一需求,徐汇区积极构建医养结合的创新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家庭病床的上门服务成为亮点,全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丰富医疗服务项目,包括中医特色服务。同时,长期护理保险移动结算方式的创新,以及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医疗服务的有效对接,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然而,上门医疗服务仍面临跨部门协调困难、服务响应机制待加强等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徐汇区将不断优化完善工作机制、加快释放服务活力,推出一些列具体措施,涉及健全权责明晰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三级平台”以形成高效服务合力,以及探索“1+N+N组团式上门医疗服务”模式等,旨在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性价比。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财经议事厅”
黄浦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黄浦区“财经议事厅”作为创新性的经济监督平台,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该平台由黄浦区人大财经委牵头,联合各街道人大工委、企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
“财经议事厅”的运作机制体现了高效与务实的特点。每期活动都围绕特定主题,如营商环境优化、政策落实等,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通过面对面座谈,企业代表能够直接反映问题,政府部门则即时或事后给予回应和解决,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
在“财经议事厅”的推动下,黄浦区的营商环境得到了持续优化。一方面,平台通过调研和梳理企业诉求,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和改进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跟踪监督和督办落实,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此外,“财经议事厅”还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增强代表的履职尽责能力。通过参与平台活动,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营商环境现状,为依法履职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找准了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