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五床联动”服务模式的思考
静安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静安区作为上海较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区,面临着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巨大挑战。自2023年8月起,静安区全区推广“五床联动”居家和社区整合性照护服务模式,即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医疗病床和安宁疗护病床之间的服务转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该模式实现了三个全面覆盖:签约网络覆盖养老机构,医养服务覆盖有需求老人,以及医养数据融合全覆盖。通过搭建“五床联动”智慧养老平台,打破了卫健委与民政局的“医”“养”数据壁垒,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健康画像和更便捷的医养转介服务。
然而,“五床联动”服务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瓶颈与困难。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床位不足、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以及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多措并举补齐社区住院床位短板、科学管理加强社区卫技队伍建设、落实项目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以及搭建平台完善“五床联动”工作机制等。这些措施旨在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医养资源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公平、可及、适宜、连续、优质的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五床联动”服务模式在静安区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工作的调研
嘉定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在旧区改造方面,嘉定区西门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进展顺利,重在挖掘历史文脉,实现传统与现代功能的融合。旧住房成套改造方面,全区锁定了多处不成套旧住房进行改造。城中村改造方面,嘉定区共有122个点位,计划到2026年底全面推进16个整体改造项目。
嘉定区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改造工作。同时,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细化年度目标,推动改造工作全面实施。然而,改造工作仍面临居民观念落后、房型布局难度大、信访矛盾激烈以及项目推进缓慢等现实困难。
部分居民对房屋成套改造认可度不高,对改造后的房型个性化需求过多,导致房型设计难度大。同时,受政策变化和市场行情低迷影响,城中村改造项目引进理想的市场合作主体困难,资金难平衡、规划需调整等问题突出。
为加快改造工作进度,嘉定区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加强统筹协调,编制滚动计划和年度任务;加强专业力量支撑和示范引领;积极争取市级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健全多元投融资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活力;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为具体地块改造提供针对性指引。此外,将筑牢市民群众住房安全防线,确保改造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再深化再发展
长宁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长宁区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近年来在推动协商民主、完善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旨在综述长宁区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的探索与经验。
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听取介绍、收集经验等方式,探寻了多个典型案例,归纳总结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区实践中的有益探索。
长宁区的实践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虹桥街道虹桥小区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推动解决了社区烦心事,建立了自治为基、民主为要、共商为先的机制体系。此外,天山路街道在楼宇治理中探索了“新四位一体”架构,通过楼宇议事会形成了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有事好商量的楼宇民主新实践。长宁区总工会也积极创新,首创了民主实践新模式——“长宁工会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为企业、职工提供劳动关系法律服务,拓宽了工作范围,全过程推进职工群众的立法参与。
长宁区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的体会是,要牢固树立全过程人民民主意识,充分尊重市民群众民主意识和首创精神。基于此,长宁区提出了广泛开展对各级干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的学习培训,及时总结优秀社区开展民主协商的成功经验等建议。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的立法研究
金山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为确保加装电梯工作的顺利推进,金山区成立了由区领导牵头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各街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专班,负责协调解决加装电梯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微信公众号、培训班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提高居民对加装电梯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同时,优化工作流程,将加装电梯用时从16个月提速至9个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加装电梯过程中,金山区结合旧住房修缮,降低了加装电梯的成本,减少了小区内重复开挖扰民的情况。不仅如此,金山区还积极争取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通过党建引领和社区协商等方式,努力引导居民达成共识,促进了加装电梯工作的顺利推进。
然而,加装电梯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加装电梯后居民得益不均衡、资金筹措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金山区提出了立法建议,呼吁市人大制定《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条例》,以规范加装电梯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保障居民权益。同时,建议完善工程标准和工作流程,确保加装电梯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未来,金山区将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为居民创造更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
崇明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在新时代背景下,崇明区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通过全面覆盖的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搭建起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桥梁。
这些“家站点”遍布全区各乡镇、村居,成为代表联系群众、履行职责、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崇明区不断完善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机制制度建设,聚焦政府重要举措、百姓重大关切、民生实事项目和基层治理难题,通过面对面沟通讨论,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践活动中,崇明区人大代表围绕基层社会稳定和民生关切,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通过参与信访接待、民事调解等方式,代表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崇明区还积极拓展联系渠道,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延伸联系触角、扩大网络覆盖,贴近百姓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惠民生。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重点和要求不够清晰、机制有待创新和完善、有效性亟待提升等问题。
为此,崇明区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和统筹协调、深化探索实践和机制制度建设、提升代表参与基层治理能力的建议。
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
虹口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虹口区人大常委会秉承服务、支持、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理念,积极推动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搭建平台载体、创新履职方式、强化效果导向等多种举措,为人大代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有效的途径。在实践中,人大代表依法监督、发挥专业特长、探索居民议事新方法、化解基层治理难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拓宽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虹口区搭建了多种平台,如“直通人大代表”信息平台和“虹口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人大代表联络站”等。这些平台不仅方便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也为人大代表提供了更多的履职机会和渠道。同时,虹口区还注重加强平台建设和宣传力度,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市民信得过、基层治理靠得住的人大代表履职平台。
虹口区人大代表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发挥自身作用,还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通过深入调研、走访群众、提出建议等方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民生实事项目看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
闵行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闵行区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以民生实事项目为载体,推动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实践与完善。调研发现,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为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切入口,为增强决定权实效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域。
在实践中,闵行区初步构建了以民情民意为中心的“征集与遴选-审议与表决/票决-监督与评估”全链条式的闭环决策流程,并借鉴了兄弟城市的改革经验,如宁波的数智化民意征集识别、深圳的“党委决策、公众参与、人大决定、政府执行”权力运行设计等,以不断完善和优化决策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了一条以民生为导向、民意为基础、代表全过程参与、以民生改善为主要决策内容和决定权行使指向的新型民生民主之路。
具体而言,应依托民生民主理念,充分发挥公众和代表主体作用,加强代表与群众的沟通联系,提高代表的参与度和意见建议质量。同时,可以探索将票决制的范围扩大到大工程、大项目等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用票决制的形式把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制度内涵进一步具体化和可操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