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一封来自“海外合作方”的“国际邮件”里竟然暗藏诈骗陷阱?近日,黄浦公安分局外滩治安派出所民警入户宣传时,迅速跨国连线进行核查,成功拦截一起针对企业的跨境电诈案件,避免公司50万美元资金损失及敏感财务信息泄露。
“这封英文邮件要求更换转账地址,我们拿不准真假……”近日,黄浦公安分局民警外滩治安派出所民警在辖区某公司开展反诈宣传时,一名员工手持电脑焦急求助。原来,该公司当天收到一封全英文邮件,对方自称是“海外合作方”,要求紧急提供公司财务账户、更换转账地址等敏感信息,相关信息涉及50万美元的公司账户。
公司财务人员表示,因涉及跨国交易,且对方提供的资料“看似正规”,员工一时难以甄别真伪。民警当即对邮件内容展开分析,发现发件邮箱后缀与该公司合作方的官方域名不符,且邮件中存在多处公司内部程序错误。为彻底核实,民警让相关人员现场联系海外合作方总部,经视频确认,对方明确表示“从未发送此类邮件,近期也无货款支付需求”。
民警判断这是典型的“钓鱼邮件”,目的是骗取企业财务权限,为后续大规模诈骗铺路。当即告知公司人员立即终止沟通,并对企业邮箱系统进行安全加固。经查,诈骗分子通过伪装海外企业合作方,以“更换支付账户”为幌子,诱导企业泄露账户信息或直接转账。若未及时识破,公司不仅可能损失50万美元,还可能因敏感信息泄露面临更大风险。
“幸亏民警在场,否则我们真可能‘踩坑’!”公司负责人后怕不已,并对民警的专业处置连连致谢。最终,警方指导企业全面排查安全漏洞,并对员工开展针对性反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