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律师服务

自己的工作“转包”给别人完成

秦亦姝

本文字数:1083

  据《工人日报》报道,一些职场人通过将工作“转包”,以委托别人完成的方式来减少自己的负担。

  律师指出:“转包工作”这一行为存在法律风险,承接者也应当加强自身的权利保护意识。

  “干不动了,只能找人接盘”

  “领导要求一周内上交一套产品推广文案,我每天光是做必要的本职工作就经常加班到晚上9点以后,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独立完成。”在北京某公司任职的赵晴(化名)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凌晨1点,她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联系到一名大学生,以500元的价格将产品推广文案“转包”给了对方。

  “干不动了,只能找人接盘。”这是某社交平台一条“转包工作”帖子的标题。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接单”“工作转包”等关键词,发现大量“代写文案”“代做PPT”“代写年终总结”的内容,单笔交易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北京某高校新闻专业的本科生小蒙就在承接与赵晴需求类似的文案撰写工作。她告诉记者,自己在社交平台上接单,利用课余时间写作,多的时候每月能赚取2000元左右的收入,“我的客户大多是美妆、日用行业的职场人,他们通常对时间要求较紧,但质量上‘能过关’就行”。

  与零散接单的小蒙不同,自由撰稿人益达有固定的合作对象:他每月为一位体育自媒体记者代写稿件,每篇收费500元~1000元。

  “工作转包”存在风险

  将自己的分内工作“转包”给别人做,是否存在风险?有关专家认为,“工作转包”这一行为存在法律风险,由此延伸出的产业链也属于灰色地带。

  “将工作转包给他人,这种行为在法律上通常不被直接归类为典型的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而是更接近于一种私下的、非正式的委托或承揽关系。”北京论法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孙焕文分析,这种非正式关系可能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对员工本人来说,将核心工作转包,可能违反公司规定或劳动合同中的忠诚义务和勤勉义务。“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责任归属不清。如果工作出现问题,如质量不达标、延误交付或泄露公司机密等,公司和员工都可能因此承担法律责任。且由于这种关系往往缺乏正式的书面合同和明确的责任条款,一旦发生纠纷,维权将变得异常困难。”孙焕文说。

  对于“转包工作”的承接者来说,风险同样存在。记者采访发现,这些接单群体往往隐匿于社交平台和二手网站,他们不会与用工方签订书面协议,也没有渠道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能否拿到报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人品。”转包承接者小蒙(化名)告诉记者,自己有一次熬夜帮某公司产品公关写推广文案,但交稿之后对方就“逃单”了。熟练的转包承接者往往会“留个心眼”,以自己的方式确保合作的可靠性。“我在接单前先看一下对方的单位是否真实存在,对于新客户也会收取定金。”  (秦亦姝)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服务 B03自己的工作“转包”给别人完成 秦亦姝2025-03-28 2 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