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地处核心商圈,4.02平方公里内聚集3家跨国企业地区总部、27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200余家中小微企业,形成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主导的产业格局。但经济加速转型升级中,劳动用工、知识产权、合同履行等法律问题频现,2021-2023年街道受理涉企纠纷年均增长24%,83%中小企业缺常态化法律顾问。
长寿路司法所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切入点打造“法治惠企”项目,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为区域经济筑牢法治根基。
构建“三维立体”法治服务体系
利用智能需求画像系统,凭大数据锁定劳动用工、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三大高频法律需求领域,出具“法治体检报告”。搭建云端普法矩阵,举办“法治惠企大讲堂”。同时,织密三级调解网络,设立“法治驿站”,组建复合型调解团队,开展合规体检前置预防工作。
创新“沉浸式”法治文化载体
打造“苏河法治文化廊道”,串联产业集聚区,设置普法节点,开展“法治文化体验日”活动。创新“法治苏河湾文化行走”活动,设计特色路线,增强企业法治认同感。联合各方成立解纷中心,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生态圈,开展“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月”活动。
强化“数智化”治理支撑
开发“企业专属网页”平台,整合多部门数据,让企业享受政策推送、在线咨询等“一网通办”服务。建立“法治营商监测指标体系”,实时监测企业诉讼率等关键指标。
“法治惠企”项目成效显著,未来,司法所将持续发力,深化“企业专属网页”功能,筹建长三角商事调解联盟,开发“法治营商指数”数字看板,全力把长寿路街道打造成企业向往的法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