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社会

“大使馆”来电盯上跨国婚姻

民警三句追问撕开假警号骗局

朱佳杰/陈颖婷

本文字数:721

  □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朱佳杰

  本报讯  当“大使馆”来电盯上跨国婚姻,当事人陈女士因轻信了骗子的一句话,日夜兼程赶到了上海,苦苦寻觅那个不存在的假“警号”,心乱如麻之际,真民警提出的“三连问”撕开了骗局……近日,浦东警方成功劝阻一起电信网络诈骗。

  3月25日上午10时许,浦东公安分局指挥处信访办大厅内,一名神色慌张的女子引起了督察专员杨佩的注意。杨佩询问得知,眼前的陈女士来自江苏启东,来上海是为了寻找“警方”报案,辗转来到了信访办。见陈女士情绪激动,杨佩先对其进行安抚,随后耐心聆听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陈女士在不久前接到了来自“大使馆”的跨国电话,称其身份信息被盗用,并办理了一张银行卡,而这张卡涉嫌一笔大额诈骗,因此要求她尽快前往上海找到警号“×××888”的民警报案。这通电话让陈女士觉得心乱如麻,万一无法证明清白,出国签证受到影响,就见不到身处国外的丈夫了。

  窗口民警在对陈女士的遭遇进行梳理分析后,当即给她下了一针“猛”药,指出陈女士很可能遭遇了一起“公检法”类电信网络诈骗!“这‘大使馆’的真伪你如何判断?”“民警办案怎么会通过电话的方式?”“这警号是真的吗?”面对杨佩的“三连问”,陈女士冷静了半分。

  杨佩指出骗子正是利用她跨国婚姻的特殊情况施骗,而骗子使用外语交流,更是大大增加了骗局的迷惑性。在确认陈女士并未转账后,杨佩针对诈骗分子所提供的信息,逐一指出了对方语言中的诸多矛盾点,从大使馆身份信息的确认、公安机关案件侦办的流程、警方身份信息的核实等多角度向陈女士深入剖析该类型的诈骗手段和典型案例,让其彻底醒悟。

  经过民警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劝阻,最终陈女士打消了转账念头,在和远在国外的丈夫视频通话报平安后,对民警的及时劝阻表达了谢意。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社会 A06“大使馆”来电盯上跨国婚姻 朱佳杰/陈颖婷2025-04-09 2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