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曹赟娴
本报讯 一名外卖骑手好意陪同同事就医,并出借500元医药费,谁知对方欠钱不还,还把他“拉黑”了,去法院起诉时,却发现没有对方完整的身份信息。为保障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与检察院紧密联动,通过支持起诉、要素式诉状等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近日,外卖骑手小卢来到立案窗口向工作人员求助:“去年我好心陪同事去医院,还借了他500元医药费,可现在他不还钱,人也失联了。”
据了解,小卢与谢某同为外卖骑手,两人因工作原因加过微信。去年8月14日,谢某在配送途中因身体不适急需就医,小卢收到消息后好意陪同他去医院,并在谢某表示钱不够时,慷慨解囊借了他500元。然而,事后谢某却拒接小卢电话,还拉黑了小卢微信,拒绝归还借款。
立案法官审查材料后,发现小卢的证据材料仅有微信聊天记录与转账记录,缺少最为关键的被告信息。“我们平时就是工作关系,我只有他的微信和电话号码,个人信息真的不掌握。”
考虑到小卢没有聘请代理律师,法院无法出具调查令,立案庭主动与浦东检察院民事与行政检察部取得联系,通过检察院的支持起诉工作来帮助小卢。检察院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审查,认为小卢确实存在维权困难、诉讼能力较弱的情况,符合支持起诉的条件,依法提供帮助,向医院、公安了解到了被告谢某的身份信息。
成功立案后,法官在征得小卢同意,将案件委托调解。经调解员电话沟通,谢某最终归还了借款,小卢当场撤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