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本土女装品牌遭遇商标“搭便车”

零成本犯罪背后,如何架起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网?

季张颖

本文字数:2676

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宦彦峰和检察官助理魏风正在办案

  □  记者  季张颖

  “立发播休闲2021夏款流浪春天续短袖收身针织衫”、“正货播特惠2021年冬羽绒服”……乍看之下,这些标题极为普通,甚至还有些语病问题,然而,这些组词造句实则暗藏深意。这些标题搭着上海本土时尚女装“播”品牌的便车,将自己注册的“发播休”“货播特”等商标藏在其中,由此误导消费者。而在“傍标蹭牌”的背后,甚至还有专业商标代理机构手把手教学,以一个商标500元左右的价格拿下,几乎实现零成本犯罪。

  以这样一起刑事案件的办理为支点,上海检察机关通过“一案四查”综合履职,撬动起全面参与知识产权治理的杠杆。

  正值“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记者昨天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获悉,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744件3774人,办理综合履职案件459件,同比增长267.2%。随着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更加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的局面正徐徐展开。

  这些奇怪的商标有什么意义?

  500元/个“傍名牌”,幕后有知产代理

  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此前办理了一起“特殊”的假冒注册商标案,涉及的商标是知名时尚女装品牌“播”。

  “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侵权人胡某先后注册了5家网店经营服装生意。”黄浦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宦彦峰是这起案件的承办检察官,宦彦峰坦言,“起初,在发现有类似‘发播休’这样的注册商标时,我们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注册。后来回到这个案件中,查看他的网店宣传后发现,他就是在‘搭便车’冒用名牌。”

  “他把商标融入到商品名称中,比方说他的商标‘发播休’,他就会说‘立发播休闲2021夏款流浪春天续短袖收身针织衫’,就像术语一样串在一起,把自己的注册商标和一些通用词语通过前后文字的组合造句,变成一个商品的标题。”黄浦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魏风告诉记者,这种隐晦的表述方式,导致消费者第一眼看去就关注到了“播”,而不会注意到里面包含着其他的注册商标,由此产生误导。

  而在实际操作中,胡某确实也会根据网店交易订单确定的服装款式、大小和颜色,购买对应的服装以及标注有“播”等注册商标标识的吊牌、领标和塑料袋等物品,在服装上缝制领标和吊牌,然后再通过快递向消费者发货。

  “我们通过对案件的深挖,发现在侵权人胡某的背后,还有一个专业从事知产代理业务的公司,这4个包含有品牌‘播’的商标,就是通过这家公司的代理,以一个500元左右的价格成交的。”宦彦峰告诉记者,及至案发,胡某非法经营数额达60余万元。“违法成本很低。”鉴于胡某在其亲属帮助下向权利人进行了赔偿,并取得其谅解。后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胡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3万元。

  移送违法线索,提高犯罪成本

  提示权利人申请,注册商标被宣告无效

  刑事部分的办理只是这起案件的开端。“我们认为,胡某的行为其实是在通过‘傍名牌’的方式注册商标。实质上是侵犯了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这种侵权行为与其他商标侵权案件纯粹用假冒商品来套名牌的行为有所不同,涉嫌以合法形式掩盖侵权行为,且手法易被效仿,在我院办理的知产案件中也比较罕见。”

  宦彦峰告诉记者,为此,去年4月,黄浦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了检察建议书,将胡某案件的相关情况予以了通报,行政机关在复函中也表示对此问题在后续执法中将予以重视。“而通过进一步审查,我们也发现,胡某通过知产代理公司陆续申请注册了包括‘发播休’等在内的34个完整包含他人注册商标文字的商标,涉及多个知名品牌,共计21个商标注册成功并仍在有效期内。”

  对此,魏风告诉记者,“代理公司员工在明知胡某注册的商标有被商标局驳回、被宣告无效的情况下,仍接受其委托,提示并进一步协助胡某规避商标局的‘近似’审查,这一行为违反了商标法相关规定。”为此,去年5月,黄浦检察院向该公司所在地的外省市相关行政机关送达《违法线索移送函》,建议行政机关对该公司进行查处。

  “后经立案查处,该行政机关于去年9月对该公司作出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这样的处罚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违法犯罪的成本。”魏风表示。

  在此基础上,黄浦检察院还进一步延伸知产保护的治理维度,通过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堵漏建制,从企业商标运营、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救济途径等四个方面建议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宦彦峰透露,“在检察机关的提示下,权利人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无效申请,目前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对胡某某注册的‘发播休’等4个带‘播’字的商标均已宣告无效。”

  综合履职案件数量大幅增长

  助力维权成本降低

  从过去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单一维度,到如今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一案四查”机制,同步审查刑事追责、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及社会治理问题,从既往以行刑衔接为主,到逐步拓展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监督、公益诉讼等多种样态,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成为检察机关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大发力点。

  “事实上,上海作为先行先试地区,在十年前就已开始探索综合履职的科学路径。去年4月,市检察院成立第十二检察部,专门统筹全市知识产权检察业务。当前,全市各级检察院均已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或专门办案组。”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陈子龙介绍。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案件459件,同比增长267.2%。其中,刑事类案件衍生不起诉后反向移送行政处罚337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80件、民事监督9件;民事类案件衍生综合履职案件28件,其中办理刑事立案监督1件。依托本市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共同建立的知识产权“行刑双向衔接”机制,全市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同比大幅增长203.6%。

  “我们发现,当前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案件中,检察机关依职权主动开展监督的情形已占据多数,并呈现持续增长形势。”市检察院第十二检察部副主任陆川告诉记者,过去,知识产权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常常面临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获赔少等问题。“通过综合履职开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后,促使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等问题得到一体解决,切实提高了诉讼效率,降低了维权成本,最大限度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陆川举例说,以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上海市首例获生效判决的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为例,从调解达成至民事赔偿履行,在一周内完成,一体解决了刑事责任追究和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接下来,我们将完善综合履职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检察协同,着力构建全方位综合性的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体系,进一步为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陈子龙表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本土女装品牌遭遇商标“搭便车” 季张颖2025-04-25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