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王韵怡
本报讯 昨天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近日,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公益诉讼案件,有群众反映本区某河道石体松动,存在公共安全隐患。日前,公益检察官到该河道,利用无人机拍摄下该河道全貌,发现问题已整改完毕。
今年2月,宝山检察院收到上述线索,公益检察官认为这一隐患在汛期可能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便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勘查,通过无人机航拍初步了解案涉河道情况,并调取卫星遥感历史图像进行比对分析。
经调查发现,该河道两岸采用的是砌石体结构硬质护坡,护坡上方是宽约3米的人行步道,人行步道与护坡之间建有高约1.5米的硬质栏杆。然而,河道两岸的砌石体结构硬质护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部分砌石体结构更是出现了松动、脱落和下陷的情况。在调查过程中,检察官还询问了周边居民,居民表示护坡开裂、脱落等情况已经持续了近半年。
随后,检察官向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对该河道护坡砌石体松动、脱落等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情形进行处理。4月7日,镇政府回函表示,为消除安全隐患,已对该河道塌陷严重区域开展应急整治,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河道巡查、监管机制,对镇内河道开展全面排查,对存在问题的河道开展有序整治。下一步,宝山检察院将密切关注水情,持续加大河道沿线巡查排查力度,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守护水域生态环境,共同保障河道行洪畅通,筑牢防汛安全底线。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