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荔
“妈妈,您辛苦了!”“妈妈,对不起!”“妈妈,我好想你!”
“妈妈”,一个简单的称呼,道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也道出了对过往种种的悔恨。日前,在这一声声对妈妈的呼唤声中,上海市吴家洼监狱第二届“母爱进大墙,亲情助新生”亲情帮教暨家属规劝活动拉开帷幕。
现场有深情的拥抱、真诚的规劝,也有关于后悔、反省的故事……
“我一定要来”
在亲情帮教活动中,一位母亲佝偻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是服刑人员薛某的母亲。今年已73岁的她,是此次到监参加帮教活动的家属中最年长的。
几年前,薛某因为诈骗被判处十余年有期徒刑,到监狱服刑后他有点抗拒和家人联系。
“因为觉得不光彩,对家人也造成很大伤害。”薛某向监狱民警坦陈。
可是,对家人的牵挂哪里是说断就能断的?一贯内向的薛某其实很矛盾。在监狱主管民警的耐心劝说下,薛某还是会通过书信、亲情电话和家人保持沟通。只是,他从未让远在东北的家人来参加过亲情会见。
今年,吴家洼监狱计划开展此次亲情帮教活动时将薛某列入了名单,希望通过亲情帮教促进薛某的改造。然而,在征求报名意见时,薛某却表示不想让母亲参加活动,“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距离还那么远……”得知薛某的顾虑,民警并没有勉强。
不过,在一次亲情电话中,薛某的母亲还是得知了监狱要举办“母爱进大墙”亲情帮教活动的信息,让人意外的是,她当即表示想来参加。薛某却劝母亲不要来,没想到,老人家竟然打电话到监狱,“我目前身体尚可,能照顾好自己,错过这次机会,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当面见见儿子……”她向监狱民警表示“一定要来”。
评估相关情况后,薛某的母亲在亲属的陪同下来到了帮教活动现场,参与了当天的亲情会餐环节。
见到白发苍苍、身形佝偻的母亲,薛某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一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大约40分钟的会餐环节中,薛某一直握着母亲的手。
分别之时,薛某依依不舍地放手,随即又紧紧抱住母亲,一遍遍关照母亲一定要保重身体,等他回家……
“我还有七年多的刑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孝敬她。我太后悔了,为什么当时会利欲熏心,触犯刑法。”活动结束后,薛某的思绪久久不能平复,他告诉民警,因为父亲很早过世,是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给了他温暖的童年,也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可是他长大后却走了歪路,让母亲担惊受怕。“今天看到母亲的身体还可以,我也放心多了,很感谢警官给我这次机会。我一定争取早一天回到母亲身边,陪伴她、孝敬她。”
久违的“重逢”
同样因为母亲的到来而改变服刑态度的还有赵某。
赵某曾是一名吸毒人员,吸食毒品给他带来的除了扭曲而短暂的快感外,还有身体和精神不可逆的损伤,以及家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自从服刑以来,赵某总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状态,“我祸害了孩子,早就该死,还怎么可能好好改造?”
原来,赵某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自他因为经济犯罪被判刑后,家里就靠妻子外出打工维持生活,两个孩子只能靠赵某的父母照顾,而他的小女儿还患有自闭症……
本就因为吸毒有躯体症状,经常焦虑、失眠的赵某因为女儿的病、家人的生活愈发容易胡思乱想,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的服刑改造。
入狱三年多来,赵某改造态度消极,经常违反监规队纪,与其他服刑人员的关系也非常紧张。他一边担心家人,一边又觉得自己祸害了家人,不愿多与家中联系。不但从未向民警申请过亲情会见,在电话和信件中也拒绝家属到监狱会见。可是,每次看到其他服刑人员会见家属时,他又会露出羡慕的神情。
得知赵某的特殊情况后,监狱民警也一直关心着他的家人,尤其是小女儿的治疗,并会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告诉赵某。
“我们希望借助亲情的力量帮助赵某稳定情绪,共同做好他的改造工作。”民警告诉记者,因此在筹划此次亲情帮教活动时,民警希望赵某也报名参加,请母亲到监狱来见一面。赵某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机会。
看着赵某期盼又矛盾的神情,最终监区民警仍然帮他报了名,并主动联系了他的家人,也得到了赵某家人的支持。
“对不起!我错了!”活动当天,赵某见到了母亲,紧紧拥抱母亲的他口中不停呢喃。
“家里一切都好,有我和你爸,不要担心,孩子的病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治。”赵某的母亲哽咽着劝慰,“你在里面要好好的,不要让我们担心,多给我们写信,有时间我们还来看你,我们一家人都在家里等你回去,你一定要学好,再也不要走老路了……”
母亲的话语让赵某久久说不出话。这次久违的“重逢”也让他真切感受到民警曾告诉他的:家人都在积极地生活,不曾放弃他,他也不该放弃自己,应该承担起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
“我不会再胡作非为下去了。”活动后,赵某第一次向民警做出这样的保证,“不为别的,就为还在等我回去的家人……”
民警的话>>>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服刑人员对亲情都是渴望的,尤其不想被家人抛弃,所以亲情帮教往往能成为教育改造的有效助力。”吴家洼监狱教育科科长平红兵告诉记者,在此次亲情帮教活动中,监狱不仅邀请多位服刑人员的母亲到场,还在活动中播放了一段“有爱”的视频。
有不少服刑人员的家属因为距离、时间等问题无法来参加亲情帮教活动,于是监狱邀请他们录下想对儿子、父亲、丈夫说的话,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在活动中播放。即便是“隔空相见”,看到家人的服刑人员还是很受触动,不少旁观的服刑人员也感同身受,默默抹泪。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我们按照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以改造人为宗旨,致力于将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开展亲情帮教活动正是监狱改造手段社会化的有效拓展。”平红兵说,“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缓解服刑人员的思亲念家之情,唤醒他们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改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