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学杂志社承办的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5年年会在重庆召开。会议以“‘十五五’期间中国法治发展与法学期刊建设”为主题,围绕“‘十五五’期间中国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学期刊办刊中的应用”四个分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坚决抵制法学领域的学术不端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张文显在致辞中表示,要坚决抵制法学领域的学术不端,防止法学期刊界的学术腐败;要加快推进学术化学理化研究、独创性原创性贡献研究、集成化体系化研究、转化性应用性研究;要提炼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并将其融入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之中,形成以中国原创理论和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和底座的中国特色法学体系;要增强包容性学术导向,进一步对法学各学科、各领域、各群体公平开放,构建更加公平、更加民主的学术评价体系;要引导各法学期刊提前谋划、提早研判,紧密围绕“十五五”期间法治建设的新趋势新特点进行选题策划和组稿约稿。
张文显寄语研究会要积极推进符合研究会特点和规律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方式创新,不断提升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建议期刊放下对影响因子和独作的追求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法学评论》主编、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以《摒弃固有思维定式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为题发言。他表示,法学期刊要放下单纯追求“影响因子”和“独作”两大执念,扶持青年学者和中西部地区的学者;要利用AI做好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源头梳理,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积极应对AI时代的法学研究新挑战。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研究会副会长、《法学》主编、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胡玉鸿作题为《标识性概念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演讲。他从原创性、独特性、自主性三个方面阐释标识性概念,并从人民至上、美好生活、社会公平正义三个角度说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可称为标识性概念的内容。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法学部主任李树民以《充分发挥法学论文在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的积极功能》为题发言。他围绕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是怎样一种体系、该体系对法学论文提出怎样的要求、法学论文在该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三个问题展开,系统阐述了优秀法学论文对于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意义和功能。
期刊要树立起自己的独特风格
《政法论坛》主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霍政欣以《涉外法治标识性概念的内涵与属性探讨》为题发言。他表示,涉外法治是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的标志性概念,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背景下提出的重大命题,他从主体性、原创性和体系性三个方面对涉外法治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分享了对设置涉外法学学科的看法。
《当代法学》主编、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曹险峰的发言题目是《关于法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他从建设投稿者友好型期刊谈起,认为审稿流程与时间把控要到位,投稿要尽量采用通用型的格式,要强化编辑与投稿者高质量互动;强调期刊要树立起自己的独特风格,通过打造投稿友好型期刊,夯实学术高质量发展根基。(朱非 整理)

首页


放大
上一版